提起浙江省温州市,人们往往会联想起充满活力的“温州模式”,想到走南闯北的温州人。然而,当我们来到温州,发现这里正在大力挖掘他们丰富的旅游资源,不遗余力地推介他们的旅游产品,温州的旅游产业正在升温。
“温州将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温州市副市长徐育斐充满信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记者:温州发达的市场经济、温州人的吃苦耐劳,已经为外人所熟知。但温州旅游的知名度并不高。请问温州在发展旅游产业上有哪些优势?
徐育斐:温州是旅游资源大市,发展旅游业有希望、有潜力,也大有可为。首先,从旅游资源上看,温州已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2%。这样丰富的资源,全国其他地方是少有的。同时,温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山水诗、中国南戏、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这里衍生了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瓯越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睿智的温州人,孕育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温州经济模式的知名度很高,温州经济充满活力,温州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品牌”。
其次,从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随着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随着重点景区通景道路、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的加快建设,我们已经有了发展旅游业的较好条件。目前,我们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
记者:关于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温州提出要重点做好“山上、海上、晚上”3篇“文章”,请问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徐育斐:温州市发展旅游业,我们将突出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是“山上”文章。“山上”旅游,是温州旅游发展的优势、特色。我们将以绿色、清凉、生态为主题,以雁荡山、楠溪江、飞云湖、乌岩岭等国家级景区和保护区为龙头,以通景交通设施建设为主攻点,精心做好“休闲游、红色旅、农家乐”等高品质的山水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使温州山区成为“纯美浙南大氧吧”、“绿意长三角休闲谷”。
第二是“海上”文章。海是温州的灵魂,海洋旅游是温州旅游发展的重点与亮点。我们将以激情、浪漫、休闲为主题,立足温州绵长的海岸线,以海湾、海岛、海港、海水、海滩、海船为载体,大力发展以沿海观光、海岛休憩、垂钓娱乐、海鲜品尝等为内容的滨海旅游项目,使滨海旅游成为温州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三是“晚上”文章。城市的旅游与城市的夜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我们将以亮丽、繁荣、活力为主题,大做“夜温州”文章。以夜间购物、夜间餐饮、夜间休闲、夜间观光为重点,规划建设改造温州美食街、温州精品街等特色街区,推出“夜游瓯江、激情两岸”等精品项目,大力发展“月光经济”,努力使温州成为一座充满想象力的“活力城”。
记者:温州已经迈出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步子,你们近期目标有哪些?有何具体举措?
徐育斐:在总体目标上,我们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建成旅游业发达、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服务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大的旅游经济强市。那个时候,旅游业将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对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将不断提高,区域生态环境面貌将不断改善。
为此,我们将重点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发展机制要有新突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引导国内外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业。二是精品建设要有新突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努力提升温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配套建设要有新突破。以通景公路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四是市场开发要有新突破。整合旅游资源,打响旅游品牌,努力促进旅游市场由国内旅游向国内与入境旅游并重的方向转变。五是队伍建设要有新突破。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面对良好发展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我们全市上下将统一思想、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形成温州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一定能把温州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