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加快与世界旅游接轨、增强国际品牌竞争力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五台山申遗工作进展顺利,已被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拟定为2008年我国正式向世遗中心推荐的混合遗产项目。
如今的五台山已经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五台山景区的“申遗”攻坚战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申报“世遗”是契机,全面规划与整治已取得战略性成果
申报世界遗产是五台山的必然选择。这个选择给五台山景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拆迁整治,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的良好融合;通过资源保护规划,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景区得到了持续性的稳固发展。如今,这场整治与规划的“战役”,已经取得了战略性成果。
由于过去认识不到位,虽然当时五台山的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但核心保护区内的盲目开发、错位开发、超量开发现象时有发生。为彻底根治这种状况,五台山根据《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拆迁工作实施意见》,从2006年5月到2010年底,分两期对核心景区进行综合整治。今年,五台山又拟定了《单位和居民拆迁补偿补助及安置补助办法》、《拆迁整治任务分解实施办法》。目前,台怀镇政府、畜牧兽医中心站、三招等20个单位已经拆除,合计占地面积48971.34平方米,占应拆除占地面积的98.1%,建筑面积26875.89平方米,占应拆除建筑面积的98.2%。
除了拆迁整治,要全面实施五台山的旅游服务基地建设,还必须加强资源保护规划。“资源保护规划先行”是景区建设的既定方针。从2000年起五台山景区先后投资180万元修编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投资120万元编制了《五台山世界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新版总体规划经多次专家评审后于2004年6月形成正式文本,已通过省政府上报国务院。
在切实抓好规划工作的同时,五台山还投资480万元编制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服务基地建设是推进拆迁整治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后续保障和重点工程。旅游服务基地总投资20.4亿元,规划用地总面积6300亩,规划净用地面积5130亩,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按服务功能分为“一心三区”,即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服务接待区、移民商住区和管理服务区。目前,各项前期基础工程已陆续铺开,招商引资工作也正积极推进。
生态建设,是“申遗”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整治污染为中心,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这是五台山景区进行生态建设的基本构想。实现景区的生态发展,这是“申遗”战役的重要环节。着眼水、大气以及景区动植物的保护,由点到面,构成了五台山景区生态建设这场“战役”的要素。
五台山因大多数单位、居民、僧尼集中生活于台怀中心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多年来,在省、市、县的重视支持下,在环保、建设、旅游等各部门的指导下,五台山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一直把环境保护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近年来,景区坚持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标本兼顾,综合治理,坚持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全力构建和谐景区取得了一定成效。
生态建设要求必须加大水污染的防治。目前,在不断完善小型污水自备处理设施的基础上,景区开工建设了五台山污水处理厂,该工程设计日处理污水5000立方米,总投资1663万元。如今已正式投入运行,经省环验所检查验收达到国家一类区排放标准。此外,景区已立项投资建设核心景区收集污水网,并加强了河道治理,确保了河道的畅通。
严格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生态建设的另一项必然要求。景区一直认真贯彻《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改善景区的空气质量,大力推广柴油、电、型煤等清洁能源。景区还采取了加强饮食业油烟污染的监督管理、严禁高香焚烧及销售、限时禁行农用车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景区大气环境的有效改善,今年1—5月份景区大气质量2级以上天数为145天,与去年同比增加19天。
近几年来,景区已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绿化美化,丰富了生态环保型旅游产品。景区还强化了对动植物的保护措施,对现有植物99科354属595种,鸟类16目40科174种、兽类6目8科41种进行了全面保护,对垂头蒲公英等珍稀植物建立档案,古树名木实行围栏挂牌保护。
种种措施的有效跟进,正像打一场持久战的一个个战略部署,景区的生态建设跟上了,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改善了,这意味着生态建设这场“攻坚战”正在走向胜利。
全力以赴,构建旅游管理新格局
选择“申遗”,除了对生态发展的要求和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还对景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切实保护和建设好五台山,使五台山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景区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狠抓了环境整治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景区的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展开。
根据景区的部署,建设部门严格规划和建设管理,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原则,严把了规划建设审批关;工商部门继续扩大禁区范围,规划建设了专业市场和中心区早市、夜市;环卫部门改善了环卫设施,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日清扫,时保洁;爱卫会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门前三包”制度,依法加强监督管理;旅游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旅游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旅游投诉机制,积极倡导旅行社诚信经营、文明服务。
景区还大力规范工商市场,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食品安全整治、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执法、合同欺诈、商业贿赂等五项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整个景区上下同心同德,全力以赴,以为游客创造卫生、整洁、和谐的旅游环境为首要目标。如今,一个齐抓共管、积极团结、和谐管理的格局已经在五台山逐渐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