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8月6日电(记者曹玲娟)正是早晨上班的高峰时期,上海世纪大道潍坊路路口,过马路的人摩肩接踵,沈阿姨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举着小红旗,认真引导行人走斑马线。
沈阿姨这天5点起床,7点半就到了路口。
她说“上海太大了,车多人多,我们市民帮助值勤,交通秩序会更好。”碰到认识的人,她视若无睹,“值勤不好说话的。”
在上海,像沈阿姨这样的市民志愿者,还有很多,既有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也有普通员工、退休老人,甚至还有外籍人士,每天上班高峰时段,都能在路口、地铁、公交等人流密集区,看到红马甲的身影。
在志愿者示范下,上海60个主要路口在没有交警执勤时的违章率,由过去的50%以上减少到一成以下。要知道,4.5万名白领志愿者每天清晨为这个数字奉献了整整1小时。一位白领新娘,在新婚次日清晨,照样花一个小时从家中赶到地铁站做志愿服务。一年来,上海早高峰交通志愿者累计参与人数超过55万人次。
所有的努力,都旨在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让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中的人和城市的客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文明和有序。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陈振民说,志愿者们的亲力亲为,带动了身边人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实现了交通文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不仅如此,为给奥运会、世博会营造文明环境,形成人人知礼仪、个个讲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上海已从2006年起全面启动“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计划用5年时间动员100万市民参加礼仪知识培训,培训重点是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激发市民“重道德、学礼仪”的自觉意识,引导市民“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
种种做法体现出上海的思路,便是调动每一位市民的积极性,让每一位上海人都亲身参与。如上海每月25日定期公布的60个重点监测路口的“交通文明综合指数”,便是由上海市民自己来测评的。
据介绍,上海还将以60个交通文明监测路口为基础,抓好8条交通文明示范路的创建。2008年前,这样的路口还将增加到500个,覆盖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