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石因柳氏而得名,柳门又因石而流传。
今年上半年永济市于乡镇于乡村村民祁水泉在原于乡中学校办农场发现了柳门空石的上半部分。石高75厘米、宽70厘米、厚46厘米、石重260公斤左右。
该石形状奇特、石纹层层不一,从整个上半部分来看就像一个人的面部和牙齿,并且有两个小洞穿石心而过。
后经柳宗元故里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申三才、张绪录、牛普鉴别,确认为原石的上半部分,并与下半部分完全吻合。该石现已运往柳氏祖茔进行保护并供游人参观。据有关资料记载:前清举人李瑛曾为此石铭文作记。空石原屹立于柳宗元祖居——柳家堡正门外,石高四尺许,无雕琢之痕,洞通四面,纹成自然,玲珑苍古,灵异奇特。民间相传,每逢月亏夜深万籁俱寂之际,宝气四溢,华光闪烁,隐约可闻“咯咯咯”的雄鸡鸣叫之声。
唐永贞元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失败,柳深感前途未卜,为避灭族之祸,即命河东柳姓举家分散外迁,柳氏祖居日渐荒芜。唐末空石移虞乡县城后土祠庙学宫,庙前柳石巷因石而得名。据现85岁高龄张自治老先生告诉笔者,他从小就听老人们经常讲起这块柳门空石的由来,他回忆起这块柳门空石的原貌和神奇之处仍赞不绝口。他说这块奇石上下两部分各有不同的说法,上半部分就像人的面部和牙齿,下半部分就向仰天而睡四爪朝天半闭眼的一只驯服的老虎,体现了这块石头的价值和神奇。柳家把它作为镇堡之石。此前人们茫然敲击该石自然分开,多年后人们发现它又破镜重圆。人们称其为柳门空石之灵也。后来在1958年破“四旧”时,柳门空石曾被打裂淤入泥土,所幸未毁。柳门空石被发现后,成为河东柳氏祖居惟一稀世文物。
申五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