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 由政府出资购买文化服务,让农民享受平等文化权益,每个行政村每年安排4场文艺演出,其中3场为群众性团队或民营职业团队演出,1场为专业院团或市级品牌团队的演出——这项被称作“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的惠民政策,今年已在全市13个涉农区县展开。目前,3953个行政村已演出9000余场,投入资金2000万元。这项工程效果如何?能否形成燎原之势?让我们来听听观众和演出者的声音。
院团:练演员增收入育观众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的演员王洪玲曾是梅花奖得主,她是团里参加星火工程演出较多的演员之一。
“行里有句话叫"一天三开箱",是说表演只有积累量变,才可能达到质变。在剧场演出的时间毕竟有限,在观众家门口演,给了我很多锻炼机会。”
上个月,中国评剧院的蔡长旭去密云演出时,接到县里热爱评剧的父女俩亲手相送的锦旗。原来,农村很多小剧团的乐队没有曲谱,通常都是把能找到的谱子手抄下来。这位老汉特别喜欢拉琴,剧团就把《红色联络站》完整本和部分经典唱段的简谱送给他了。
评剧团副团长刘胜利手里还有一大摞儿《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演出效果评价表》。“这表一式两份,村里留一份,我们留一份。今年已经演了229场,表上满意程度一项有229个满意。”这意味着229场演出可以全额拿到演出专项补助。“这也是团里一项可观的收入。”刘胜利说。
星火工程将演出团体分为两类,一类团体每场演出可以得到5000元补贴,二类团体跨行政村演出可得补贴2000元,跨区县演出可得补贴3000元。此外,各团体演出时,演出当地所需场地、安保等费用也另有补贴,无需当地破费。当然,演出效果评价表上的评价比较低时,就只能拿到部分补贴,甚至得不到补贴。
多个专业院团也反映,星火演出为院团带来更多演出机会,但光靠演出不能满足创作精品的需要,因为舞台精品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人力。希望各方共同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让演出分配既满足基层需求,又满足专业院团提升艺术水平的需求。
观众:看大戏学表演练创作7月25日傍晚7时30分,在盘山路上七绕八绕近一小时后,北京曲剧团26名演员终于来到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上苇甸村。那天,国家一级演员甄莹的曲剧小戏《秧歌情》,胜国生的京剧《打虎上山》,赖小生的小品《老太太的一天》等,让200多村民在10年后,又有了在家门口看演出的经历。晚10时多,演出在一遍遍返场后终于结束,大叔大爷拉着胜国生的手一遍遍说:“来啊,一定来啊,可别不来了啊!”
上苇甸村的演出情景,在密云、怀柔、延庆、平谷、大兴等区县的乡村都出现过,北京河北梆子剧团、中国评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曲艺团等演出团体也都这样被感动过。随着星火工程而来的不仅有演出,还有艺术培训以及生活的改变。怀柔区文化馆设置了艺术培训学校、老年艺术大学艺术培训部等艺术培训机构,在校学员常年保持在800人以上,年“阵地办班”在50期以上,送到基层的培训班有130期以上。去年,该区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联合办学,开设相声、小品、快板三个专业曲艺培训班,今年又增设了主持培训班。
在星火演出的演出效果评价表上,有些村民提意见:大部分专业院团的节目并非为农民特制,好看是好看,就是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为此,星火工程建立了节目遴选机制,去年,由基层文艺爱好者创作的《卖羊》、《农民上楼》等30余个贴近农民生活的节目通过节目调演脱颖而出。乡村文艺能人水平的提升也推动了创作。今年,大兴区的业余创作者已创编了评剧大戏《村官》和50余个小品、舞蹈,区委区政府还决定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业余剧团创作。
前景:让文化常留农民身边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政策在全国是首创,没有经验借鉴,没有现成理论指导。但在制定之初,相关部门就认定,政府出资送文化不会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惟一手段,提高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艺术水平,最终让文化常留身边,才是农民真正需要的。如今,愿望已渐渐实现。今年前7个月,平谷区靠山集山鹰艺术团、大华山镇后北宫业余评剧团等业余团队已为乡亲们不计补贴演出600余场;怀柔25支业余团队,也在完成了338场演出任务后,无偿跨村演出218场。文艺演出的燎原之势也初见端倪,平谷区上半年新增业余团队20支,各个区县也都涌现出民间演出团体专业户。
继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