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2007级毕业生小陈近来心情挺矛盾:一方面,刚毕业就顺利与某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让他有点兴奋,另一方面,前几天回家巧遇的小学同学李刚,也在那家企业做技工,而且工资比他高300多元。
面对亲戚朋友投来的疑惑眼光,小陈感到尴尬和郁闷。
大学生与技工谁的收入高?
湖北省高校毕业生2006年达30.7万人。今年,湖北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3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自2003年开始,武汉本科生就业率下降,到2006年为72.64%。而2002年以来,武汉振兴制造业,江城出现“技工荒”,2006年技工缺口达5万人,技工薪酬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
劳动力就业曲线,终于在今年初出现“拐点”:2007年春节后,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综合2400多家用工企业招工信息后,意外发现,这些企业对本科生承诺的月薪平均为1200元;但在招收技工时,给出的月薪均值为1300元。武汉出现技工收入高于本科生的状况。
今年二季度结束后的就业市场统计让更多人吃惊:武汉技工工资继续上涨,平均月工资达1350元;企业给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仍为1200元左右。
“脑体倒挂”还是价值回归?
面对大学生与技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状况,武汉市劳动力市场负责人李永洪认为,目前是武汉市加工制造企业订单高峰期,技工需求量大,企业普遍上调了工资。本科生从事的工作不受季节影响,且随着本科生择业期望值的降低,就业相对容易,薪酬也相对走低,平均工资维持在1200元或稍低属正常现象。目前武汉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第一年的月薪最低为800元,超过50%的在千元左右。而技工最低工资为900元,60%在1500元左右。数控、精细模具等热门专业的技工,月收入更是超过3000元。
武汉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专家认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目前大学毕业生比技工收入低,并不是新的“脑体倒挂”,而是市场对劳动力价值的正常回归。不唯文凭,是企业招聘逐渐理性化的表现。
“回炉”不是就业万能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主动到技校“回炉”。2000年,武汉市第一技校招收的首批“回炉”大学生,占学生人数1%,而今年“回炉生”比例已升至9%。
尽管“回炉”大学生在求学上付出更多的成本,但对未来待遇要求并不太高,只有36.9%的人要求月薪2000元以上。这些大学生心理负担普遍偏重,承受着来自父母家庭、周围同学乃至原来学校老师的多重压力。
湖北省社科院专家认为,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指责较多,如眼高手低、娇生惯养、心浮气躁、不思进取等等,把就业难的责任推向学生。其实,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学为主,刚出校门缺乏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横加指责不免失之偏颇。大学生勇于“回炉”,本身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但若没有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有效引导,单凭大学生追逐热门工种“回炉”,其个人或许会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但从总体看,可能会引发盲目“回炉热”,不仅不能缓解就业压力,而且会增加毕业生负担,并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武汉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专家表示,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除了短期总量过剩因素外,部分高校难辞其责:由于单纯扩大招生规模,而在专业设置、培养层次、教学内容与市场需要脱节,造成大学生结构性过剩。许多毕业生出自一个模子,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欠缺,用人单位当然不愿接纳。而众多单位急需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却难以从大学毕业生中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依靠大学生自身实现教育与就业的调节远远不够,高校以及政府必须主动承担责任,不断根据新形势调整教育结构,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更好结合,这才是治本之道。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郭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