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武汉鸭脖子的发源地汉口精武路 记者宋枕涛杨鲜摄 |
核心提示
天津市郊的南河镇是一代武侠霍元甲的故乡,上世纪初,霍氏创办的精武馆遍及全国。武汉如今的精武路,便因1930年汉口精武会馆的场地迁于此地而得名。
约在20年前,武汉精武路上的居民在自家门前做鸭脖子生意,因其独特的口味,生意迅速火爆。
约在2003年,武汉少数鸭脖子商户申请注册精武商标时,这才发现天津人已抢先注册了“精武”商标,其保护的商品范围涵盖29大类鸭产品。
今年5月,天津“精武”派人到汉调查后,找到武汉有关方面状告武汉“精武”商标侵权。
8月3日,武汉三家老资格的精武鸭脖企业负责人坐在一起,共商应对之策。
汉津两地“精武”商家过招,谁能获胜?
咄咄逼人
天津“精武”打出组合拳
“"精武"两字几乎成为武汉鸭脖的代名词,这是不能接受的。”天津市天金商标事务所所长米阿前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精武”商标真正的持有人决定采取行动为“精武”正名。
今年5月份,该商标事务所接受委托,已经来汉收集了相关证据,下个月将再度来汉进行商标维权。
米阿前介绍,早在1997年,“精武”商标就已经由天津市精武畜禽繁育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成功,保护的商品范围涵盖了29大类的鸭产品。比“九九精武”、“汉口精武”等第一批武汉鸭脖商标要早近6年。
米阿前称,前几年,武汉鸭脖企业发现“精武”已被注册后,有部分企业曾到该所商讨“精武”商标转让、授权使用事宜,当时天津方面并未积极回应。不料短短几年内,武汉鸭脖生产企业围绕“精武”两个字,注册了12个相似商标,如“汉口精武”、“精武老三”等。
今年武汉还有20余个与“精武”有关的商标正在申请过程中,如“彭八斤精武”、“百年精武”、“绿色精武”、“霍记精武”、“荆楚精武”等。
米阿前表示,这些商标从构成上来看,均为其它词语与“精武”两字的组合,没有明显内在联系,“硬拼”在一起的成分居多,其主体还是“精武”二字,构成商标近似的嫌疑。
另外,该所在对武汉市场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明显侵权行为,有的小作坊没有注册商标,也打上“精武”的字样进行销售;有的尽管注册了别的商标,但是使用中却特别突出“精武”二字。
米阿前说,“精武”有关商标过滥,使原始权利人的商标知名度被弱化,而且本意尚武精神的“精武”有可能变成鸭脖子的代名词而失去其显著性,这都是天津商标持有人不能接受的。
据了解,天津“精武”商标持有人拟打出上、中、下3套组合拳,实施商标维权:一是对武汉12家已经注册“精武”的商标,向有关部门提出争议;其次是对正在申请注册的,提出异议,阻止其注册;最后,对突出使用“精武”字样等明显商标侵权行为,向工商部门举报打击。
强手联盟
武汉“精武”联合应对
面对如此严峻态势,“汉口精武”、“九九精武”、“精武路第一家”3大老资格的企业负责人商议出招应对。
迟到6年,让武汉“精武”陷入被动局面。汤光山、汤腊九兄弟俩是精武路上最早一批做鸭脖子生意的人。在商讨会上,“九九精武”鸭脖创始人汤腊九惋惜地表示,他们兄弟俩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精武路上做鸭脖生意,到了90年代鸭脖生意开始火爆,1997年世界杯期间生意最火的时候,他们一家把武汉万吨冷库的100吨鸭脖子全部买完了,每天的营业额可达一两万元。尽管日进斗金,他却表示舍不得花2000元去申请注册一个商标,当时根本没有人花这个冤枉钱。就是这个时候天津人注册了“精武”商标。
在商讨会上,记者看到“汉口精武”、“九九精武”、“精武路第一家”首批精武鸭脖商标都是2003年下半年核发的。
要么就没人做,要么就大家扎堆抢,这成为武汉精武鸭脖商标注册的一大特征。目前武汉30多家鸭脖企业都扑向“精武”商标,市场还有大量根本没有商标注册的作坊,打着“精武鸭脖”旗号经营。
面对天津“精武”打出的3套组合拳,武汉“精武鸭脖”企业在商讨会上反应却比较乐观。
汤腊九说出了在场多数生意人的心态:在精武路土生土长的人,凭什么不能用精武商标?他拿出国家商标总局颁发的“九九精武”商标注册证称,不管是“精武”商标,还是“九九精武”商标,这些都是国家商标总局发的证,只要照着来就应该没问题。
“汉口精武”董事长助理罗轶表示赞同,武汉有一家产品上超市的鸭脖企业,商标注册的是××精武,包装袋上××两个字很小,而精武两个字出奇地大,天津“精武”主要针对的是这类企业,而“汉口精武”不存在突出使用“精武”字样问题。
武汉“精武路第一家”执行总经理孙德伟提出,3家老牌企业达成协议:结成同盟,共进共退,不互相拆台,避免被逐个击破;不突出使用“精武”两字,按照商标注册证核准的有关“精武”商标来使用。
专家解析
武汉不可掉以轻心
然而,有关专家对武汉“精武”鸭脖企业的盲目乐观表示担心。
华中商标事务所丰明霞所长对记者表示,“生米煮成熟饭”这种做法在商标上行不通,就算是已经注册成功的商标,也并非可以万事大吉。
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对已经注册的商标,若确实侵犯了他人在先注册商标的合法权益,被侵害人可以通过商标争议途径,请求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判断是否可以撤销注册。
丰所长表示,国内此类商标争议已经有很多先例。例如,上海“金兔”商标与浙江“白兔”商标之争。这两个商标都用于刀具,上海“金兔”注册在先,“白兔”注册在后。上海“金兔”商标持有人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争议,最后经复审裁定为,两商标主体近似,又因使用在同一种商品上,争议人意见成立,撤销浙江“白兔”商标。
丰所长表示,从目前掌握的“精武”商标的情况来看,还难以判断武汉方面是否构成侵权,但是天津“精武”明确表示,将走商标争议渠道,这一动向无疑应当引起武汉商家的足够重视。
出路何方
尽快申请集体商标
能否回避当前“精武”商标争议带来的市场风险?华中商标事务所丰明霞所长提出一个解决思路:与其被逐个击破,不如放弃现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武”式商标,建议有关部门牵头,申请“精武路鸭脖”集体性(证明)商标。
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集体商标的培育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而且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使用并不一定局限于农副产品。
丰明霞说,目前,武汉30多户商家扎堆有关“精武”商标,这些商标的个体区别特征已经不明显,消费者逐渐认同“精武鸭脖”整体概念,这给设立集体商标提供可行基础。
如果由行业协会组织,集体申请“精武路鸭脖”或者“精武鸭脖”,可以有效地与天津的“精武”商标区别开来,回避争议的风险,而且可以突出精武路地域特色,用商标保护这一特色汉味小食的生产加工工艺等知识产权。
丰明霞呼吁有关各方加紧行动,力争把“精武鸭脖”留在武汉。
最新调查问卷显示
汉企商标战略意识淡薄
昨日,武汉市工商局通报全市商标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其中8成受访企业竟对问卷不理不睬。
本次共向武汉市部分民营企业、老字号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等发放商标调查问卷350份,实际回收71份,回收率仅2成。
武汉工商部门对71份有效回收问卷分析发现,7成企业没有有效的商标管理机制,有3成企业甚至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申请注册商标,近一半的企业不能列举商标侵权的各种行为。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企业商标意识淡薄,从本次问卷回收率上可见一斑。由于意识淡薄,武汉商标专用权不稳定甚至消失的案例时有发生。上个世纪90年代,汉派服装的领军企业之一武汉某服饰公司,其使用的商标在全国都小有名气,但是,因未及时办理商标延续使用手续,被他人抢注,企业不得不改名,经营一度受到很大影响;2004年武汉市政府曾资助百万元,支持武汉某企业打造品牌。然而该企业申请商标注册时,才发现这一商标已经被外地一个体户抢先申请;武汉一家有着130多年从事长江航运历史的企业,而该企业一直未将自己的字号注册为商标保护,直到2004年该名称被浙江省义乌一个自然人抢注时,才幡然醒悟…… (记者张乐克 通讯员 刘宏伟 张昕 实习生苏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