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追求和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一政党制度的核心是一种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保障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追求政治和谐。
首先,应该明确多党合作制度在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既面临来自国外的压力,也面临国内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从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看,当前,多党制在世界呈扩展势头,“颜色革命”在中亚频频得手。西方把政治分化的重点转向中国,加紧向中国和世界推销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他们总是以西方政党制度为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在这种大背景下,坚持我国的政党体制必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挑战。这也对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充分发挥和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应和谐世界的需要。
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也对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提出了大量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新问题。比如:从国外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社会民主和政治参与的要求会不断提高。一般认为,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时,是政治参与要求迅速提高时期。到6000美元时期,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这个时期转向多党制。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在今后2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我们面对的现实是:社会发展多样化,社会结构复杂化,利益群体多元化。我国的政党制度要长期坚持并充满生机活力,必须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增强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力,不仅为原有阶级阶层、而且为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和新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利益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
多党合作是一种政治民主,是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的民主,只有提高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才能减少执行这一制度的随意性,才能使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稳定、持久和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为此中央在2005年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意见》的基础上,2006年适时做出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可见其良苦用心。但是,在有些地方“重视的程度,工作落实的情况是层层递减”,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多党合作、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了“上热中温下凉”的情况。特别是基层组织在落实有关民主党派政策方面明显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力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着民主党派自身的建设,也影响着政协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次,深刻领会多党合作制度的和谐实质。
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有四个显著特点:其一,共产党在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共的领导,是参政党。其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目标。其三,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实行一种长期共存、平等合作、民主协商、互相监督的关系。其四,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这些特征无不蕴涵着“政治和谐”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有着符合国情的特点和优越性。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进行政党间的政治监督,特别是参政党对执政党进行监督,有利于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也有利于加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这已经是各民主党派的共识。
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长期以来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通力合作的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依存、良性互动的关系,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结成的挚友和诤友关系。党派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我国政党间的这种关系,有助于政局的稳定和实现广泛的团结,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安宁。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最大程度的发挥民主党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学习和落实《意见》精神的具体表现。当前,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经常就重大事项征求或听取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不同意见,本身就是构建和谐的具体行为。参政党各级地方组织要在同级中共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能,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当好参谋助手、构建和谐体制、实现共同发展。
最后,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认真学习。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和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多党合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发展的历史,能够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历史,明确这项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合理性、巨大优越性”。
当前,必须加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要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能够团结和带领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中国人民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要按照中共中央、党派中央对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下大功夫,以讲座、座谈、参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实实在在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参政议政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提高成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参政党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领导班子建设对民主党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换届后,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加入民主党派的,首先要加强政治交接学习教育,起好带头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坚定、作风民主、工作高效、关系和谐和廉洁自律的领导班子。
要加强对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民主党派的代表性人士大多处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第一线,他们的政治信仰、立场观点、参政议政能力及为人的态度直接关系参政党的形象。同时,要加强对新发展成员的政治方向和会章会史学习教育。当前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出现了良好的机遇,新成员快速增加,但是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政党意识不高,搞好政治交接还需要注意发展成员时加强思想学习教育。新阶层人士思想活跃,对社会贡献大,但是缺乏复杂情况的考验,要加强政治信仰培养,加强思想上的教育、帮助、扶持。实践证明,加强对新成员进行统战知识、民主党派历史知识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基础性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