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一号”盾构操作面,工人们挥汗如雨 图CFP |
热浪中,上海50万建筑工人在战高温——
长江隧道工地就像桑拿浴室
首席记者 晏秋秋 实习生 庄从周 查敏杰
上海的高温天气,在周末“打了个盹”。但从今天开始,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卷土重来。
热啊,热!在热浪中,上海50万建筑工人,正在战高温。他们挥汗如雨——在地下33米处的隧道盾构推进处,在4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楼顶,在温度达45摄氏度的工作环境中……
隧道工人 喝5瓶水不上厕所
和往常一样,8月1日这一天,34岁的工人小邹在长江底下的“长江一号”盾构操作面,工作了6个小时。
“这太正常了,汗水都出光了。”小邹说。
最近两周,有38个盾构在上海地下推进。其中最大的一个,是直径达15.43米、重115吨的“长江一号”盾构。在7月份高温的天气下,“长江一号”盾构掘进超过400米。至今,长江隧道已在地下33米处,延伸了3000多米。
上周,乘坐工地电瓶车,记者深入长江隧道,一探究竟。
初入2000米,隧道内并不闷热,蛮凉快的。工地负责人孙威介绍,为了给隧道内降温,施工单位特地在隧道2000米处,加设了一台鼓风机,还从地面引进了新风。“但隧道毕竟太长,越到里面越闷热。”
果然,在隧道2400米处停车后,一下子感觉到了闷。再步行600米来到“长江一号”盾构推进区,就如同步入了一个桑拿浴室。工人递来一瓶盐汽水,一仰脖,全部喝完。
工人小张说:“热倒还行,地面工作有时更热。但这里关键是闷,闷得让人难受。”
在隧道盾构推进中,最难的工种是“拼装”,因为设备散发出高温,工人最多只能连续工作70分钟。在一台鼓风机前,刚完成一组“拼装”任务的4位工人,正坐在地上喘气,享受片刻凉风。
工地安全员老金,穿着一身长袖长裤。“热吗?”“习惯了,不出点汗,反倒不舒服了。”每天,老金都要安排人往隧道送6箱盐汽水,下午1时再送冰冻绿豆汤,“一共只有20多个人,这点冷饮全部能喝光。”
隧道深处,施工方安排了一间休息室。走进休息室,意外发现有两位女性。其中一人叫黎燕,另一人是她的徒弟,叫顾嫣。34岁的黎燕,已经和隧道打了十几年交道。“每天在地下呆6个小时,已经习惯了。以前修一些隧道时,施工单位不让女人进隧道,怕不吉利,现在长江隧道工地再没有这样的忌讳。”
隧道内空间小,唯一的一辆工程车送水到盾构推进区后,要一路倒退600米,才能找到空间调头。上车后,司机将空调调小了一些,“刚出一身汗,再吹空调,容易生病。”下了车,记者一眼瞥见车后排座位上留下一圈水印。
“蜘蛛人” 汗水流到眼睛里
赤日下,本市6000多栋高层建筑正在施工中。在超高层建筑上,那些工人面临什么困难?上周,记者来到已突破400米的申城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在第91层钢结构项目施工现场,走近这群“离太阳最近”的人。
每天上午10时30分,第一批在上层作业的工人们,陆续来到了第91层,接过工友递来的盐汽水和矿泉水,一口气灌了下去。
这群工人大都来自四川农村,他们中有对亲兄弟。在安防组里,余兴付、余建平兄弟俩的主要工作是铺设安全通道,作为工程的“排头兵”,他们的工作十分危险,常常利用钢梁间的安全绳“荡来荡去”,“像‘蜘蛛人’一样”。
高温酷暑,兄弟俩的工作却依旧“高质量”。哥哥余兴付笑起来很腼腆:“怎么不热!在这样的高度,戴上安全帽不到5分钟,汗水就顺着脸颊流下来,难受不说,眼睛也看不清。”“有时想擦擦流到眼睛里的汗水也难。”弟弟余建平接过话茬,“舌头在嘴唇上舔一舔,就当在喝盐汽水。”周围的工友们一齐笑了起来。
高温将建筑材料烤得“火烫火烫”,灼热的钢筋很容易灼伤人。在工地当安全员的老叶,早已从头湿到脚了,“不穿长袖长裤很容易被灼伤,穿着么又闷又热,不透气。”50多岁的老叶,有一件长袖外套,因为汗水侵蚀袖子都断了。
吃午饭了,工作了一上午的工人们,在电梯口说说笑笑。一位工人拖着一个麻袋,一问,才知道里面装的都是喝光的矿泉水瓶、盐汽水瓶子。拎一拎,有好几斤重,都是工人在一个上午喝掉的空水瓶。
穿着厚实防护服的工人小钱透露,在高空作业,渴了热了往往捧起一桶一加仑的水就喝。没几分钟,一加仑的水桶就见底了。此外,1个人1天光盐汽水就要喝掉好几瓶。
除了高温天单位发给的补助和加班费用,工人们也常常靠卖空水瓶,赚点“小补贴”。有些人也会把食堂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当晚饭。对于工作3年多的小钱来说,空闲时的最大快乐,就是从高楼上俯瞰陆家嘴,“兜兜上海”是他和工友们的最大愿望。
电焊工 腰上别着4加仑水桶
在陆家嘴环路的国金中心工地上,老陈拍拍胸脯:“谁觉得不够热,就来当电焊工。”
上周五上午9时,是建筑工地活最忙的时候,几百名工人正在挖地基。电焊工陈师傅正在焊接栈桥的钢管,他的工龄已经有25年了。工地负责人介绍:“你看他工作服那么脏,就知道他干活多卖力了。”
陈师傅干活的地方,在工地三区。“前面挖土的地方以后要起两座大楼,南塔楼北塔楼,都很高,一座55层,一座57层。南塔楼已经8层了,我前两天一直在上面焊接。”陈师傅不无自豪地说。
抬头望去,8楼高的南塔楼,被支架和保护网围得严严实实。陈师傅前几天工作时,每天工作环境的温度,都要超过45摄氏度。“好在现在有规定,每隔4个小时,都能出来歇一下。”
在这样一个“闷罐子”里做电焊,真是热上加热。陈师傅拍了拍别在腰间的4加仑水桶说:“全靠它了,楼顶有送水点,几大缸的冷开水,够我们喝的。”
和陈师傅一样,每个电焊工人的腰间,都别着这么一个4加仑的水桶。
工地的规矩,是5时早饭,10时午饭。10时走进工地食堂,已经有很多工人等着吃饭了。中午的菜单写着:鱼肉汉堡1.5元,麻辣豆腐1元,番茄炒蛋2元,还有些素菜也都卖1元。尝一口,菜有点偏咸,工人们都需要补充盐分,“吃咸一点才有劲道”。因为下午4时才开工,所以吃午饭时,不少工人还会买瓶冰啤酒喝。
记者在食堂里,找到了32岁的工人张伟峰。小张来自江苏,作为电焊工,每天上午5时30分开始工作,10时收工,下午4时至9时30分再开工。“我以前是当兵的,苦么,总能吃一点。”
2001年到上海的小张,一直做电焊工这行,其他的焊工都夸他认真活细。在工地上作业时,因为天气热、温度高,担心气瓶出状况。小张会分别在乙炔瓶和氧气瓶上罩一个打湿的麻袋,这样一来就把出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热吗?”“哪能不热呢?但细心一点,心静一点,也就不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