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生子中介又冒头 新冒出中介似规模更大
去年南方都市报率先调查内地孕妇赴港生产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致今年初港府收紧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空间。
昨日上午,在读者报料指引下,南方都市报记者又先后两次暗访了深圳一家代理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机构。这家机构似乎比此前曾曝光的代理赴港生子的机构(详见南方都市报去年6月21日、22日系列报道)规模更大,用深港两地牌照商务车将孕妇“神秘”运送到香港,并且要求孕妇“配合”公司安排。
记者调查还发现,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及相关网上论坛里,也有不少人提供赴港生子的相关服务。
报料:又有公司代办赴港生子
昨日,一名市民致电南方都市报称,他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的银汉国际公寓办事时,意外发现该楼402室竟然开有一间代办内地人赴港生子的小公司。“门都是关着的,路过的人还以为是普通住宅,我路过时那门刚好打开,我这才看见里面的状况。”这名市民称,后来他去该楼办事时,特意又去那房间看了一眼,发现门口还摆着好多香港妇产医院的宣传单。
回放:港府收紧赴港生子空间
去年年初,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深圳获悉有地下中介代理内地孕妇赴港生子,随即前往香港调查了这间公司位于香港的孕妇暂住点和妇产医院。本报去年的报道引发了香港政府和社会的强烈反应,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经过香港社会广泛讨论,甚至惊动中央有关部门,香港政府终于决定收紧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空间 ——内地孕妇如要赴港生子,必须提前数月前往香港预约登记,获得许可的才可抵港生子;如无许可,所有怀孕超过7个月的内地孕妇,其入境香港的要求都会遭到内地和香港海关工作人员的拒绝。
另一方面,在深圳代理内地孕妇赴港的公司被深圳市公安局认定为非法行为,在本报报道后,深圳市公安局随后也取缔了该地下中介,并表示将会严厉打击类似的中介公司。
暗访:新冒出中介似规模更大
此次,一度受到严厉控制的赴港生产中介公司“春风吹又生”。
记者昨日根据读者报料,先后两次暗访了一家代理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机构。这家名为“香港妇产服务中心”深圳接待处的机构和去年本报暗访的那家机构相比,这一家的规模看上去更为庞大,服务人员更多。由于港府对内地孕妇赴港生子政策收紧,中介机构在接送内地孕妇时也更加“神秘”。昨日记者暗访的中介公司员工就表示,会派两地牌的商务车单独接送孕妇出去,而且要求孕妇“配合工作人员的安排”,否则有被拒绝入境的可能。
随即,记者又前往深圳市孕妇经常出入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在保健院门口及7楼的B超室外等候时,记者也接到了其他中介公司派发的小卡片,两位中年妇女拿着一大摞卡片见人就派发,遇到有好奇的人,赶紧热情地解释一番。同时,在有颇多孕妇的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亲子家园”论坛里,也有不少人提供赴港生子的相关服务信息。
■链接
怀孕七月 赴港受限
据了解,根据《基本法》第24条规定,出生婴儿的父亲、母亲一方或双方必须是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或是在香港特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本港连续居住7年以上的中国公民,其子女才可拥有永久性居民身份。然而,2001年7月20日,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对首宗内地人香港生仔是否拥有居港权案作出判决,内地父母在港出生小童庄丰源拥有居港权。
自此,内地人在香港所生的孩子可依法享有香港居留权成为事实。而当香港开放内地人自由行后,内地孕妇赴港生个“香港仔”蔚然成风。
香港医院管理局去年曾表示,香港公立医院诞生的宝宝,每三个中便有一个是内地人所生的。据记者此前的调查,福建、广东等省不少家庭纷纷赴港生仔,动机各异,但多是看重香港优厚的福利和教育等,但其中不乏超生人员。
去年6月,本报记者暗访深圳地下中介代理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消息见报后,引发了香港政府和社会的强烈反应。
基于此,今年1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于2月1日实行产科服务“中央预约制度”,以确保香港孕妇得到妥善和优先的妇产服务。
同时宣布,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会对所有来自香港以外并处于怀孕后期的妇女加强入境检查。为减少争议,怀孕7个月或以上将被视为怀孕后期。如有来自内地的孕妇被怀疑来港目的是在港分娩,入境事务处人员会要求其出示文件,证明已办妥香港医院的预约入院安排。孕妇若未能出示证明,会被拒绝入境。
调查直击
“孕妇不用下车直接过关”
“让宝宝拥有双跑道,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是报料人提供给记者的一张宣传单页上的广告。循着这张广告单页,昨日,本报两批记者先后暗访了这家名为“香港妇产服务中心”深圳接待处的中介公司。
看到陌生人 员工很警惕
昨日中午,一名记者先以咨询的名义,来到设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留医部对面的银汉大厦402室。这间接待处租用了写字楼一间大约30平方米的小房,走进房间,给人的感觉很规范、干净,墙壁上还挂着“香港妇产中心深圳接待处”的牌匾。记者没有发现屋内挂有营业执照等证件。
记者向其中一位长发女子询问是否有接送孕妇到香港生产的业务。该女子开始显得比较警惕,得知记者是在妇幼保健站拿到传单而得知此地时,神情有所缓解,叫记者坐下稍等。一会儿,一名年轻短发女子从楼上下来,长发女子向她耳语了几句,前者随即走向记者,和善地询问有什么事情。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