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人更圆
公交车已经停稳,三哥提着两个行李包从车上下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堆满了笑,终于到家了。
下了车,还有一段土路要走。道路两旁的高树上,所剩无几的树叶在冷风中拍打着,些许落叶打着转,飘落在地上,好像完成了一次旅途,终于落了地。
一路上,耳边时常响起阵阵的鞭炮声。田野远处,祭祖的纸钱烧的火旺,阵阵清烟,在风中飘散。天渐渐地暗了下来,三哥不禁加快了步伐。终于,看到了小村,看到了家。路上和乡亲们打着招呼,侄子、侄女们已经跑来接叔叔了,再远处,母亲也已站在门外,等着远途的儿子归来。三哥紧上几步,叫了一声"妈!"母亲也上前几步:"回来啦。"想去接过儿子肩上的包,却被三哥抓的更紧:"妈,我来,不重的。"
在孩子们的簇拥下,三哥进了院子。正在包饺子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还有三嫂也都出来迎上。
"三弟,回来啦。"
"啊,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包饺子呢。"
"弟妹想死你了,怎么才回来,哈哈。"
"呵呵。"
三嫂害羞似的上前接过三哥手里的包,送到里屋去了。放下包,三嫂习惯性的打开包,从包里拿出三哥的书,从衣兜里拿出红毛线把书捆扎起来放进衣橱里。村里习俗是大年初一不能干活,辛苦一年了,要好好休息,用红色的线把工具都扎起来。
正在整理祭奠用的纸钱的父亲也从堂屋走了出来。"累了吧,正等你回来呢,赶紧上屋暖暖,呆会咱爷四个去上坟。"
"哎!”
孩子们一个个上前围簇着三哥,这个让三哥抱抱,那个要亲亲,说着让人心疼的话:
"大,我想你了,你咋才回来啊!"
"大,等会放鞭炮,我来点火啊。"
......
三哥拧了一下怀里小侄女的鼻子,"想我呀,我看是你的肚子想我吧!"大家一阵笑,小侄女也调皮的伸了伸舌头,扮了个鬼脸。分了礼物后,孩子们就散去了,三哥又拿出了给妈妈买的冻疮膏,小时候,妈妈冬天常用冷水洗衣做饭,烙下了冻疮;给爸爸买的茶杯,爸爱喝茶;给大哥买的皮带,给二哥买的打火机,给两个嫂子买的丝巾,还有三嫂的丝巾。
大家包着饺子,说着,笑着,看着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着"思想道德建设获奖征文"选播作品:
"缝衣车间,一个小姑娘正在缝制衣服,接着是她回到家拥到妈妈怀里撒娇的画面。"
——她,也是父母的宝贝。
"一个送煤气的工人,在夏日里,肩扛着煤气罐楼上楼下的跑,接着是他送孩子上学时的画面:火车临走时,他又塞给儿子二十块钱。"
——他,也是孩子的依靠。
"一个建筑工人正在焊接钢架,接着是他回到家,妻子等他吃饭的画面。"
——他,也有人牵挂。
......
人,才是一切活动的归根所在!
这时,父亲从里屋走了出来,腋下夹着整理好的纸钱,带着三个哥哥去上祖坟,女人们留下来继续包饺子......
祥和的夜晚,欢庆的日子。正值除夕,三哥外出打工回家过年。和三哥一样在外地打工的人,无论平日多么辛苦,夏日炎炎,高温酷暑;冬风阵阵,冰冷严寒,也无论路途遥远,路程艰辛,都纷纷在除夕赶回家。我知道他们心里有牵挂,牵挂着父母、孩子、家人,牵挂着回家团员。
鞭炮声已响,一家人,济济一堂,围坐着,说着,笑着,吃着热腾腾的饺子......
一个大家庭,四个小庭院,鞭炮声、欢笑声,这祥和的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