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6日透露,近日在深圳捣毁一个大规模地下钱庄,冻结涉案资金420万元。该钱庄2006年以来交易金额达43亿元,交易主体不乏“国内知名大型国有企业”。地下钱庄从事买卖外汇、跨境转款等非法经营业务活动,滋生和助长贩毒、走私等严重的犯罪,破坏国家金融秩序。
(8月7日《东方早报》)
郁闷,交易达43亿元之巨的大案,地下钱庄交易主体之一的“国内知名大型国有企业”到底是谁却无从得知?为此,笔者特地查询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结果还是一样。就那个不知名的知名国企而言,此案显然不涉及不能公开的个人隐私问题,案子既然已水落石出,有关部门却又不愿揭开违法国企那层遮羞的“面纱”,这种暧昧之态怎不令人腹诽?
是的,一旦公示参与地下钱庄的“丑事”后,知名国企可能会背负来自社会的丑闻指责压力,经营发展可能暂时受到一些影响,如果是上市企业,这种影响更是不可低估。但是,这些丑事已越过了法律的边界,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涉及国家资产的安全问题,有的公民甚至是这起大案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绝非知名国企的“家事”。对知名国企无原则的保密,更像是对公众知情权的麻木不仁。更何况在市场经济中,对于国企的保护应局限在合法权益范畴,而不是那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否则,无异于捂痱子,问题越捂越严重。
这件事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反思之处,即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常常抱怨社会谣言过多,但另一方面却对于那些本应公开的公共信息总是假以“敏感”等原因,想方设法去捂去瞒。这样一来,公共信息透明度不够,公众无从知晓真相,就只能凭空猜测,社会上的流言又如何能止?
突然想到,与其这样让公众毫无目标地猜来猜去,倒不如请王小丫给观众出道题:请看大屏幕,猜猜看,卷入地下钱庄的知名大型国有企业是哪家?这样既可娱乐大众,又可激发公众的想象力,一举两得,岂不快哉! (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