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8日电(记者赵鹏、周芙蓉)入伏以来,当各地深受盛夏高温之苦时,地处西南的贵阳市却一直清凉宜人,让远方的来客一洗暑热劳顿,在拂面而来的凉风中,尽享北国初秋般的适意和清爽。
今夏贵阳市日最高气温一直在26摄氏度左右,日最低气温有5天在20摄氏度以下,以至于许多贵阳人是在夜凉中盖着薄被恬然入梦的。
贵阳比纬度相近的滨海城市福州市入夏以来的日最高气温低了近10摄氏度。也正因此,贵阳市得到了一个“避暑之都”的美称。
高原气候固然是贵阳夏无酷暑的基本原因,但贵阳作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那大街小巷的绿树鲜花,那满目葱郁的近郊青山,特别是那300多万亩如同绿色项圈的两道环城林带,让贵阳市的人们总在绿色的拥抱中,为凉爽的气候平添许多舒适。满目绿色伴着习习凉风,让来到贵阳的人们仿佛置身于天然空调之中,那一份怡然和放松,让国内外的游客流连忘返。来自台湾的赖静如老师对记者说:“我到过国内外许多城市,贵阳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让我乐不思归。”
这种绿色加清凉,成为贵阳市一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招得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搅活了全市服务业的一池春水。仅7月份就有超过10万人次来贵阳避暑旅游,全市各级酒店持续客满。随着客流的涌入,贵阳市的餐饮业持续火暴,煮得“嘟嘟”沸腾的酸汤鱼火锅,烤得“嗞嗞”乱响的烙锅,在入夜的贵阳城中漫散飘香,诱得游客胃口大开。坐到露天的火锅前,清风徐来,明月在天,举杯对饮,那一份惬意和舒心,醉倒了无数他乡游客。而餐后的人们,或到有贵阳标志之称的甲秀楼前,细赏南明河波光映衬下的灯火楼台;或漫步“城中之山”黔灵山的弘福寺旁,静听寺中僧人的悠悠晚课;或闲坐阳明祠中青砖绿苔的庭院里,慢品一杯清茶,仰看大城市中难得一见的满天星光,贵阳古城的那一份悠远清净,又让游人沉浸在忘却尘嚣的宁静中。
贵阳城的这一份宜居和适意,其实来之不易。贵阳人热爱绿色,不惜用汗水来浇灌这绿色。全市继建成总长度70公里的第一环城林带之后,近年又投入巨资,建设总长304公里、总面积132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现在,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4.77%,绿化率更达到40.7%。当第二环城林带建成后,绿环翠绕的贵阳城,就多了一道更为厚实的绿色屏障。
贵阳市市长袁周说得好,贵阳的城市森林建设是全市生态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全市近几年下大力气治理污染源头,调整产业结构,不惜投入20多亿元,治理贵阳的母亲河——南明河,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现在的贵阳城,水变清了,城更绿了,近几年每年空气质量“良”以上天数都在300天以上。
贵阳的绿色名片,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买房置业者。贵阳人对此既有喜悦,也有隐忧。能不能经得住种种诱惑,把有污染的投资企业拒之城外,能不能让投资大增的房地产项目不占绿地青山,让贵阳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青,人居舒适”的城市名片持续亮丽,是对贵阳人的一种新考验。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