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教师耿志明昨在京首次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受捐者为一韩国人 本报北京8月8日电(记者孟瑞君)今天下午3时许,经过近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来自河北大学的教师耿志明走出了北京市道培医院的分离室,微微显得有些疲倦的他精神状态却非常不错。
据了解,耿志明是我省首位为异国患者“捐髓”的志愿者。明天,经过第二次采集后,他的造血干细胞将在第一时间被送往韩国,为那里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去年5月,临时听说学校正在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活动的耿志明打车赶到活动举办地点,成为最后一名登记者。今年4月1日,他忽然问妻子薛静,如果自己与别人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会不会支持他捐献,薛静当时只把这当成了一个玩笑。直到5月19日,高配成功后进行第一次体检时,耿志明才正式告知妻子自己捐髓的事,并且得到了妻子及其他家人的支持。对于耿志明来说,他更要给自己的学生们做一个表率。为了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捐髓,他还特意戒了酒。
据了解,今年7月,中华骨髓库与韩国骨髓库在北京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互相开展为白血病病人配型工作。今天,与耿志明同时采集的还有一位湖南志愿者杨洋,他的受捐者同样也是一位韩国患者。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一名广东志愿者为韩国患者“捐髓”。截止到7月底,中华骨髓库库容已突破60万份,捐献者已超过7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