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塑料水瓶、饭盒和木筷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将餐后残渣扔进厨余垃圾桶—在举办“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场馆里,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已成为很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习惯。在他们无声的示范和影响下,绝大多数现场观众在扔废弃物时已能自觉地对垃圾进行分类。
顺义场馆半数垃圾可“资源化”
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到处可以见到贴有“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两个醒目标签的垃圾桶并排伫立在一起,所有垃圾被分门别类收纳。“这种情况在场馆里太普遍了,我们收拾起垃圾来一点儿也不费事。
”一位负责垃圾回收的工作人员对此已是习以为常。
据了解,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里共设有约700个盛放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场馆环境清废部负责人介绍说,这里产生的全部垃圾中,将有50%被送往专门的回收单位,进行处理后便能实现垃圾的再利用。曲棍球场垃圾桶也可被“回收”
很多到奥林匹克公园观看曲棍球赛的观众发现,这里的很多角落都摆放着一种造型可爱的六边形垃圾桶。“你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可是用环保回收材料制成的。”这里的负责人解释道,这些专门为“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准备的垃圾桶,其材质是再生纸,非常结实耐用,而且可以再利用。对于收纳不同可回收物的垃圾桶,还配置了不同颜色的垃圾袋,这样在运输和销纳过程中,也能保证这些垃圾被分类处理。
分类回收将让北京更加美丽
一些场馆的工作人员甚至将垃圾桶变成美化环境的装饰物。走进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运行团队的办公室,很多盛放办公废纸的垃圾桶上都被绘上了可爱的卡通形象,这些都是工作人员业余时创造的。在五棵松棒球场的团队办公室里,专门盛放旧电池的回收箱还被制作成电池的形状。
“我认为每一个人能主动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就是对垃圾处理志愿者劳动的尊重。”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担任志愿者的大学生小王认真地说。只要看到个别粗心的观众忘记对垃圾分类,他都会上前劝导。一位观众感慨地说:“如果每个观众都能将这个好习惯带回家,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美丽。”
本报记者 周健森 高雯RJ028RJ216
实习生 苑晨曦
图为志愿者为采访“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记者提供翻译服务。
本报记者 孙戉摄RJ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