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都江堰灌区开展扩改建工程20周年,也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展10周年。迄今为止,灌区共投入资金9.97亿元,相当于1949年至1985年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32倍,整治渠道916.48公里,建筑物8127处。
一批灌区人民期待已久、几代水利人盼望多年的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了显著效益:1990年1月,石堤堰枢纽建成,成为成都市的防洪屏障和引水咽喉;1992年5月,都江堰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拦水闸建成,每年为灌区多引水3亿方,相当于新建了一座大型水库;2003年1月,总投资1.3亿元的石垭隧洞工程建成通水。而都江堰水利自动化一期工程竣工后,更是实现了都江堰水利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跃升,仅都江堰渠首闸群的联动调度,就由原来的1-2个小时缩短到仅需十几分钟。
都江堰灌区扩改建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20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治水思路不断调整的20年。伴随着灌区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的步伐,一系列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重大改革举措相继出台:1997年,四川省人大颁布了全国首部大型水利工程管理法规《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开启了都江堰水利管理法制化的新时期;1998年,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为发展水利经济,推动水利资本市场化运作、水利投资社会化运作开辟了新路子;2000年,都江堰管理局制定了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都江堰未来50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对策,标志着都江堰水利软科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1年,灌区首个用水户协会成立,随后灌区各类用水户协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2002年,都江堰灌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为灌区水事管理民主协商与科学决策建立了良好的平台;2003年,都江堰灌区党委会、都江堰管理局局务委员会相继成立,拉开了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改革的序幕。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都江堰水利管理逐步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型。
都江堰灌区扩改建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20年,是灌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长,用水效率逐年提高的20年。通过工程改造,灌区新增灌面112万亩。2004年,沱江发生特大污染事故,都江堰管理局紧急组织跨流域调水55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污染危害。2006年,四川省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省粮食减产,而都江堰灌区粮食却较去年略有增产,特别是在同一旱情地区,灌区与非灌区呈现出“新旧两重天”的强烈对比景象。以上数据和事例充分说明:通过扩改建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逐步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灌区迈进。
四川水利人持之以恒,以汗水和心血绘制了一部幅长20载的水利建设宏伟画卷。当我们收起卷轴,一幅更为壮丽的蓝图等待着我们去绘制。刚刚闭幕的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标志着四川省又开启了富民强省的新征程。都江堰灌区作为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地区,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按照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都江堰及全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构建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安全体系、节水高效的供水安全体系和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以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四川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充满活力、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山川秀美的四川作出更大贡献!(刘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