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暴雨之灾
排水系统设计理念,生命应是第一
受访者:滕五晓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戴慎志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采访 周思妤
『原因篇』
灾难年
滕五晓:全球温室效应导致强对流天气增多,短时间内强降雨灾害发生次数增多。
水循环与地表水位差
戴慎志:由于城区建筑、不渗水的道路和硬地等因素,使雨水难以浸入地下。
滕五晓:暴雨导致地表江河水位上升,城市积水很难排出,造成内部积水。济南护城河水漫过堤岸,商场被灌水就是这个原因。
断电
滕五晓:暴雨导致的停电,也会使较好的排水系统不能生效。
设计理念
滕五晓: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设计标准,济南大暴雨最大1小时雨量118毫米,是1916年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历史第一次。所以,对于很少发生暴雨灾害的地区,也不能有侥幸心理。像这次地处内陆的陕西省,就出现严重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戴慎志:人身安全是首要的。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同时,将财产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这就涉及到灾损的评估。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与灾损程度有关,中国政府已经非常重视防灾工作,采取许多改进措施。城市综合防灾是当前急切的问题。
『对策篇』
“风险评估”制度
滕五晓:只依赖气象部门提供暴雨发生的情报是不够的,还应该预报出暴雨可能致灾的地点及损害程度。重庆洪水中淹没了许多古迹,就是政府事先没有预期到的,风险评估就该把这样的薄弱环节考虑进去。像上海排水系统的管理就试用了水务网络系统,实行信息时时监督。
风险图&暴雨预警信号
滕五晓:大范围的区域可以成功预警,但小区域往往不能预报出来。同时,预警情报应让民众及时有效地获悉,比如黄、橙、红色预警都代表什么,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政府的灾后救助往往是滞后的,只有民众自救和互救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民众的参与能减轻政府的压力。像国外就有风险图,告知民众哪些地方常发生哪些灾害,该如何应对。来源: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