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两个考生的1977:命运和我开了10年玩笑(组图)

朱秉衡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钱宇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

  1977年,全国有570万考生踏入高考考场。

  这一年的9月,在浙江农场田头劳动的知青钱宇从广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通知,二话没说就赶去报名。全国考生中,知青是一股主要力量,“文革”十年大批知识青年“积压”在农村,他们要从高考中寻找出路。

  与此同时,已经在广东番禺县沙湾公社党委工作的29岁青年朱秉衡,也为自己在高考考场上争取到一个位置。尽管他已成家立室,老婆肚子里还酝酿着新生命,但读大学的梦想在被迫中断十年之后,显得如此的不可抗拒。


  他们两人的选择,代表着全国570万考生的心愿:一是解脱困境,一是求知解惑。1977年的冬天,考生们开始了停滞十年后的首场高考。这几乎也是最难的一次高考,全国录取人数27.297万,考录比仅为29∶1。

  为上大学 命运和我开了10年玩笑

  1977年获悉恢复高考消息时,我29岁,在番禺沙湾公社党委任委员,已经结婚,爱人还怀有小孩。我“静悄悄”地决定高考,很多人知道了都觉得完全不能理解,他们说我工作那么好,也有了家庭,还去读什么大学?!但别人不了解的是,我早已有了大学梦。这个梦,因为“文革”已经被中断了10年。

  1966年,我还在佛山一中读高二时,已经被批准参加当年高考。当时我成绩优秀,考大学也很有信心。谁料到1966年的5月,“五一六”通知下来,全国停课闹革命,就这样阴差阳错与高考失之交臂。1969年,我下乡到番禺农村插队,1973年,全国工农兵大学招生的第一年,我参加了考试,是整个番禺县唯一被录取到中山大学的人。这时命运又和我开起了玩笑,这一年就因为张铁生交白卷成了“英雄”,全部考生分数不能算数,需要推荐。天啊,当时我刚离开农村到番禺县城工作,一时之间去哪里找人给我推荐呢?就这样我又被迫放弃。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根本没有考虑就决定要报考,为了圆梦。

  报考: “我想弄清楚,国家经历10年风雨,到底是非对错在哪里?所以只报哲学系。”

  回想起来,1977年高考考生主要有三个目的:最迫切的目的是脱困,这部分人都是知青,占了所有考生的六成左右。上山下乡的生活很艰苦,十年下来相当大部分知青积压在农村,想到将来十分惶恐,急需解脱困境。当高考消息传来,对很多知青而言是长夜漫漫中忽然闪现的火光。

  第二种是圆梦。“文革”断送了高中在校生读大学之梦,这部分人在考生中约有三成。

  第三种为求知,“文革”是非颠倒混杂,青年们感觉迷茫,他们渴望进入大学树立新知,纠正混淆的价值观,这部分人约占一成。

  对我来说,既为了圆梦,又为了解惑。十年间我们国家发生了这么多风风雨雨,我本人也是亲历者,有很多体会和感慨。我想知道,到底是非对错在哪里?又要拿什么来指导我今后的人生呢?这些困惑或许能在大学中找到答案。填报志愿时,共有4间学校16个专业可选,但我只填了中山大学哲学系,并在是否服从专业分配上填了“不服从”。胆敢填不服从的考生在当时是凤毛麟角。但我当时一门心思只想读哲学,哲学是探讨世界最根本的学问,是方法论,正符合我的需求。

  考试:“语文考了广东省榜眼,数学却让我傻了眼。”

  1977级的考生都知道,从报名到考试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我还是在职人员,根本不可能有多少时间复习。复习资料更是“珍贵”得要命,大家千方百计去找“文革”之前的中学教科书,我托人找来找去都找不全。说起来都觉得神奇,我前后的复习时间只有3天,还是专门请假的,把那几本教科书翻了几遍。没办法,心想以前的功底应该还在,能准备多少就多少吧。

  我考得还算顺利。表现最好的是语文,考了93分,是广东省的榜眼。我觉得主要是作文给我挣了高分,当年作文题是“大治之年气象新”,我当过知青,对当年农村的经济萧条和混乱看得太多了。后来去做了公社干部,对1975年之后的经济复苏是亲临其境。这篇文章,我以一名记者的身份,从城里骑着单车向农村去,一路上目睹从城镇到农村的变化,体现出一派新气象。作文还被选为1978年广东省中学高考辅助教材。可惜数学只有79分。最后一道15分的题目是解析几何,我在高中完全没有学过,一接到题目就傻眼了,一个字也没答。

  录取:“我是番禺县唯一考入中山大学的,父亲知道后高兴得大醉。”

  1977年12月,我收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1977年全省超过100万人参加高考,最后录取不到2万人,考上大学绝对“百里挑一”,我也是番禺县唯一考入中山大学的。我老家在梅州大埔县湖寨雁阳村,我成了村里解放后第一个大学生。

  到中大报到后,我才回家告诉父母。我父亲非常高兴,当晚就和我喝酒,大醉。当天夜里全家人在一起说话,学的专业是哲学,但哲学是什么呢?老人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了,我妈妈不识字,她说“哲学就是实事求是”。妈妈这句话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经常提起,太有智慧了。

  大学:“经过十年动乱,振兴中华是我们从心底发出的需求。”

  在中山大学的生活是充满激情又非常愉快的。1977级军训的第3周,我和同学们正在打靶,家里就有消息说我爱人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可是入学后我们班上第一个出生的小孩,大家兴高采烈地讨论给小孩取个什么名字,最后决定命名“江讯”,有两层意思:中大在珠江边上,鲁迅是中大最有名的教授。

  大学四年,一股理想主义的激情笼罩校园,经过十年动乱,振兴中华真的是我们从心底发出的需求。我选读欧洲哲学史,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博览群书。大学的图书馆是行情最走俏的地方,座无虚席,同学们经常为了争位置闹得脸红脖子热。

  理论研讨的火热场景也是当年的盛况之一。“文革”后“正本清源”,一场关于中国应走什么道路的大讨论在高校中热烈进行,这股热潮激发出大家的个性和创造力,我记得毕业时有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弗洛伊德理论,这在当时还属于“禁区”,没有导师敢辅导这个论文,这位同学创下了自己写论文自己批改的纪录。

  朱秉衡:

  老三届担当改革顶梁柱

  1977年恢复高考,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的拐点。在一代人最迷惘的时候,在中国发展背负着沉重压力的关头,邓小平作出非常关键的选择,改变了一代人的生命历程,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大学里学到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对我日后工作起到一个主导作用,一辈子受用。几十年之后我们一些高中同学再聚首,对照大家走过的路,感慨上过大学的和没上大学的人之间的距离确实很大。

  而从中国的发展轨迹来说,“文革”十年人才断层之后,高考的恢复把断层带来的负面效应尽量降到了最低。老三届作为高考中的幸运儿,也是一代人中少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被历史选择为中国改革发展的顶梁柱。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主力军,在几乎各个领域都起担纲作用。如果没有这批人,很难想象中国改革开放这20年怎么走。

  恢复高考 是知青改变命运转折点

  用钱宇的话说,他是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好时候”,相对之前那些到偏远地区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1975年钱宇高中毕业第二年,下到他家所在的无锡县下面的港下镇生产大队,离家不远,生活环境也和家里差不多。

  江南是“鱼米之乡”,“捕鱼抓虾”也成为钱宇下乡劳动的主要内容。“相对于早期到偏僻地区下乡的知青来说,我们已经是幸运的一批人了。在他们身上,发生过不少悲惨的故事。而我们,不用离家太远,所干的活与他们比也不算过于繁重。”

  钱宇生长在人文底蕴浓厚的江浙地区,即使在动荡的“文革”十年,中学期间还是能够接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正因如此,下乡后的钱宇仍怀揣着一个大学梦。从1972年开始,工农兵大学开始招生,当时招生标准为“个人报名、群众推荐、领导审核、学校录取”十六字方针,推荐到工农兵学校,是知青们离开农村的途径。然而符合条件上工农兵大学的知青却是“万里挑一”,自己够不够格钱宇心中没有底。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爆炸性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开,给全国千千万万盼望改变命运的知青们打开一扇大门。

  报考:“忽然听到田头广播里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当即决定要去考。”

  钱宇说,回过头去想,实际上恢复高考并非忽然间的转变,从1976年开始就有迹可寻。首先1976年相继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天安门事件、毛主席逝世、“四人帮”被粉碎。这一年工农兵大学的招生工作向后推迟了半年,显示政治形势已经开始出现转变。钱宇记得当时他的一个同学,虽然“政治表现不够突出”,但因为考试成绩优异,最后仍跨入北京大学的大门。

  另一个变化是恢复高考的呼声传出,1977年8月,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召开。

  “对这些变动,在乡下的我、消息不十分灵通,也一直没有感觉到即将来临的大转变。1977年10月的一天,我正在田头干活,忽然听到田头广播里传出恢复高考的消息,几乎就在同时就决定要参加高考。”

  刚经历过“文革”,一开始进行报名之时,“文革”的残存观念依旧起作用,规定“地富反坏右”出身的不可以参加高考,还有已经结婚了的也不允许。但到了最后,这些限制都取消了,只要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都可以参加高考。也就是说,年龄、结婚与否、家庭出身这一些条条框框基本上都不复存在。

  考试:天寒地冻,七八百考生晚上基本都睡在考场里,一溜过去大通铺。

  因此1977年报名高考的考生非常多,他们不仅有十年动乱里面被下放到农村的那些知识青年,还有当年的应届生,甚至包括在校学生。“人人都说现在的高考是挤独木桥,今年全国高校招生800万人,这和1977年怎么比?当年所招的大学生才20万,录取人数与现在相比是1:40。”

  因为是恢复后的第一届高考,没人指点考生如何填报志愿,钱宇当时也不清楚学校专业是怎么一回事,只觉得数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因此第一志愿选择了清华大学的计算数学专业,第二志愿选择了南京工学院(即现在的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第三志愿填报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即现在的江南大学)。

  报名后钱宇马上投入复习,比较幸运的是他获许回到了原先的中学即无锡县港下中学,报读了复习班。由于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全国统考,可以用的复习资料非常少,当时只有“文革”的现行教材,但却不能作为考试的复习资料。港下中学一些老师从各地千辛万苦找到了1948年到1960年之间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各学校招生的考试试卷。“这些试卷成为了我们复习的主要材料。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感激当年的老师为我们的付出。”

  由于报名人数很多,在进行省里统考前,大概在11月底12月初左右,钱宇所在的县就进行了第一轮初考。初考以后县里报名高考的1200多人只剩下100多人进入省里统考,因此当年钱宇其实经历了两轮考试。他和同学一起离开自己所在的镇,到15~2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镇考试。因为必须连考两天,钱宇就只好带着被铺出门考试,他所在的考场人数大概七八百人,大家基本都睡在考场里,一溜过去大通铺。“那时候是冬天,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因为冷,大家都习惯在睡觉前打一盆热水泡脚,泡完脚以后趁着余温赶紧躲进被子里面睡觉。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才发现,昨晚放在床边的洗脚水都结冰了。”

  录取:“全县1200个人中只有4个考上本科,我名列第三考取清华。”

  1978年2月,钱宇在家里收到录取通知,“我考上了清华大学!当时全家很高兴。后来又知道我考了无锡县的第三名,而当年我们镇报名的人里面,1200个人中只有十个人考上了大学,其中只有四个本科生,而且这四个人竟然都是我们港下中学同一班级的学生。”

  钱宇还记得当年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全价的慢车火车票是18.2元,而钱宇买了学生半票9.1元,再补上换成快车的费用,一共花了12元,他就这样踏上了求学之路。

  钱宇:

  高考不一定通向成功

  我当年被清华大学录取,从此走上学术之路。可以说通过高考我有了个比较好的转折点,尤其是在学术上,起点就比较高。但我对高考,其实没有看得那么重大,我觉得不上大学还是有很多空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优秀的人才,并不是说上了大学就是优秀。当年一同参加高考而最后没有考上的同学,并不是没有了出路。他们有的加入干部队伍,有的成为了企业家,很多没有上大学的人,同样获得了很好的成就。像在广东这边,就有很多“泥腿子”出身的知名企业家。就拿我本人来讲,假如没有上大学,我可能就不会走学术这一条路,有可能到某个行政管理部门去工作。因此高考不一定造成人生的大起大落,关键还是个人努力。(卢文洁)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秉衡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