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了,北欧伙伴挪威也已远离了是非之地,就连美国的“铁杆”英国也开始在伊拉克问题上动摇了……这些事实使丹麦政府意识到,如果继续把军队留在伊拉克,丹麦百姓不答应,国际社会呼吁和平的力量也不会答应。
“我们在伊拉克的士兵终于要回家了,老百姓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了。”丹麦老人弗里斯·莫勒在向记者说这番话时,言语中不仅透露着兴奋,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据丹麦媒体7月29日报道,在伊拉克驻扎的470名丹麦士兵,目前大部分已撤离到科威特等待回国,整个撤军工作在近期便可全部完成。消息传出后,丹麦上下都长出了一口气——政府终于在民众的反战压力面前得以解脱;百姓也可以不必再担心他们的同胞与亲人受到伤害。当地一家报纸也对此发表评论:“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终日在为驻守伊拉克的丹麦年轻人提心吊胆,现在这样的日子总算结束了。”
曾像对待英雄一样送士兵远行
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克里斯坦森对记者说,在北欧各国中,丹麦是唯一一个既是欧盟成员国,又是北约成员国的国家。长期以来,丹麦一直把对美关系当作本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上,也常常紧随美国之后。所以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国迫切需要其盟友能在舆论、经济以及军事上提供帮助时,丹麦政府几乎毫不犹豫地决定站在美国一边。
丹麦政府的这一决定,也曾经得到相当高的民意支持。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众所周知,美国在二战期间曾经帮助欧洲人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所以很多丹麦人都一直相信,美国这次在伊拉克所做的,也会和几十年前一样,能够给伊拉克带来长久的和平与安定;而另一方面,伊拉克在萨达姆统治时期,每年都有一部分伊拉克人以难民身份申请到丹麦寻求政治避难,相当多的丹麦人认为,如果美国能为伊拉克带去民主,这类难民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克里斯坦森回忆说,当初那些丹麦士兵在准备奔赴伊拉克战场时,很多丹麦人像对待英雄一样送他们远行。
反战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
虽然丹麦政府决定向伊拉克派兵时,曾经得到一部分民众的支持,但反战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而在4年后的今天,当初那些支持派兵的人也加入到了反战的队伍中。撤军,终于成为全体丹麦人的共识。
克里斯坦森向记者介绍说,很多有识之士在4年多以前就指出,伊拉克的情况与二战时期的欧洲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伊拉克问题完全具有在政治框架下解决的空间与可能,还远未到非要靠战争去解决的程度,这与二战时期对阵双方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态势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丹麦的伊拉克难民问题也不是靠一场战争就能解决的——萨达姆时期有政治难民,但伊拉克陷入战火后,则会产生更多的战争难民。
几年来所发生的事实恰恰被这些人言中了。伊拉克战争爆发后,那里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糟,不仅多国部队伤亡日增,每天还有大量的平民无辜遭殃,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战争难民涌向了其他国家,而丹麦人希望在伊拉克看到的民主更是迟迟没有出现,甚至连“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条发动战争的所谓“依据”都被承认是“错误的情报”。对多数丹麦人来讲更为严重的是,宗教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先后在西班牙和英国出现,这使他们普遍感觉到,远在伊拉克的战火似乎已经烧到了自家门前。
今年年初,伊拉克政府要求英国及丹麦将巴士拉地区交还给伊拉克方面,丹麦随即于2月21日宣布将在8月把驻伊军队全部撤回。当时就有丹麦媒体评论说:“我们的军队终于可以驻守到正确的地方了。”
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丹麦的400多名大兵就要回家了,可目前仍有十几万外国军队驻守伊拉克,两个数字相比,丹麦的撤军是否有些无足轻重呢?
克里斯坦森表示,丹麦以及其他国家的撤军行动,短期内对伊拉克局势的影响确实有限,因为毕竟美国才是外国驻伊军队的主体;可从长期看,这种撤军行动将对最终解决伊拉克问题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这是由于丹麦及其他国家从伊拉克撤军的事实,已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回到谈判桌前,才是伊拉克问题未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