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右上图)与遭破坏的佛身不久就能实现身首合璧资料图片
刘洋日前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摄影 闫旭亮
北京律师追讨海外文物
本报记者 闫旭亮
官司难打意义却重大 能为国家省下大笔钱
刘洋临时歇脚的小旅馆床位紧张,人多休息不好。同住的人无意中得知刘洋的经历,主动让给他一个舒服的床位,并提示大家保持安静。
6月22日下午,连日阴雨未停,律师刘洋在洛阳中院交了50块钱的案件受理费,把收据铺平,仔细放进文件夹。至此,被外界称为“北京律师起诉美国人偷盗龙门石窟佛首”的事情悄然开始。起诉的结果是被受理还是被驳回,最迟会在明年6月知晓。
龙门佛头让他迎难而上
今年年初,洛杉矶中美收藏家协会的负责人在饭桌上和刘洋聊起,说一个西班牙裔的美国男子手里有两颗佛首放在他们那里。该男子言之凿凿称其来自龙门石窟,为了保证真实性,还详细地讲述了其来历故事:其祖上在上世纪30年代花两块大洋,唆使龙门镇农民,从当时无人看管的龙门石窟里掘取了两颗佛首,后辗转运到美国,并长时间扔在院落里。现在该男子要求对这两颗佛首的价值进行鉴定、估价,并委托有关机构出售。
“那个人就是想寻找买主,没想到,他这根线串进了我这个针眼里。”日前,刘洋这样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在刘洋看来,此是一起非常典型的可以进行追索的案例,他决定把多年以来酝酿于胸的计划付诸实施。但是,向文博界人士咨询时,却听到了一片悲观的声音。“我认为,他们不战自败,是因为他们不懂法律。而我就是想给大家传递一个声音:这种事情是可以起诉的。”
说起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刘洋说这缘于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时,刘洋得知埃及有位律师,以个人名义起诉英国大英博物馆,追讨埃及流失在外的文物。“这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我国也有很多文物流失在外,我们是否也可以启动一个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诉讼。如不成功,也能成仁;如能成功,普天之下效之,也可雪耻。”
打官司比回购值
对于刘洋的做法,文博界人士的主要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才颁布20年,大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没有这个法律,法不溯及既往,怎么惩罚人家?刘洋对此不以为然:“一个国家的法律不仅有成文法,也有不成文法和习惯法,就像山里挂一个牌子,如果大家都认可,就可以用来判案。”
“再说,民国政府其实有一部《古物保管法》,你教唆村民偷掘佛头,照样是要受惩罚的。《大清律历》虽然没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法,但对一般的动产也作了相应的约束啊,起码不能盗窃和抢劫吧!”此外,此案还涉及公平等价原则以及交易双方身份是否适当的问题。“首先,两块大洋显然不能代表佛首的价值;其次,佛首如果有产权人的话,也应该是国民政府,跟村民交易算什么?”
法律界人士对此事则普遍保持沉默。外界还有声音怀疑打官司程序冗长,花费不菲。但刘洋认为,比起国家花巨资回购文物,诉讼还是要合算得多。
喜欢文物从收购开始
文物收藏是专精的学问,一般法律专家没有精力介入太深。而文物专家,则缺乏精细的法律知识。刘洋起诉美国人索还文物并非一时之冲动。
今年52岁的刘洋出生于江苏丰县,其祖父曾是国民党的干部。上小学时,远在新疆的父亲给他寄来一枚毛主席像章,他兴冲冲地别在“卫生衣”上,出去玩时赶上下雨,像章别针生锈,把白色的衣服上锈出两个洞,他就抱怨了一句“什么破玩意”。结果不小心被送进了“学习班”。
15岁那年,他在亲戚家辗转几次后,跑到姑奶奶家躲避。文革委员会的人得知后,骑着车子去找他,要带他走。父母看他实在没地方去,就叫他去新疆躲避一下。
大学期间,刘洋在乌鲁木齐幸福路实验造纸厂勤工俭学。生产纸张需要将废纸打成纸浆,由于废纸堆里往往能找出一两本文革前出版的书籍,刘洋对之格外留意。一来二去,他竟然从这里找到了宝贝。刘洋对文物的兴趣发端于此,并一发不可收拾。逐渐地,造纸厂已难满足他对古旧东西的热爱。每个星期六,他都会骑上自行车,到乌鲁木齐各个物资回收公司去淘东西。慢慢的,他的收购范围扩大到一二百公里外的农村。“那时还没多少人有这个意识,收上来的都是真东西,一收一个准。几年下来,还真攒了一些。”
曾发誓不再碰文物
1990年,刘洋事业已小有成就,带着律师执业资格证,他举家迁居当时高速发展的海南。到了海口,他迫不及待地将他带来的一些收藏品拿到一个行家朋友那里鉴定。可没过多久,当地文物管理办公室以刘洋涉嫌倒卖文物为由,查抄了他的藏品。从此,刘洋发誓再不碰古董古玩。
再次接触文物,实际上是做律师工作的缘由。在海南,刘洋曾被潭门镇渔业协会聘为法律顾问。潭门镇人以海为家,远航捕鱼能力极强,据说最远曾抵达南极。2002年,潭门镇渔民在昔日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即今西沙、南沙一带,发现了一艘满载瓷器的南宋沉船。
刘洋说,在南宋,瓷器是整窑装船往海外运。“这艘船沉得很有特点,不是扣翻,也不是侧翻,而是垂直落沉的,船身未解体,大部分瓷器保存完好。”沉船的打捞引来了国内外许多买卖文物的人,很多瓷器被私掠后下落不明,刘洋对此深感无奈。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几个大型拍卖会,已经开拍中国的出水青花瓷,数量在几万件。“我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但国内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保持着沉默。”这次亲睹文物遭浩劫的经历,让刘洋开始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文物的可能性。但是,当时的他无论从法理准备上,还是个人财力、精力上,均无力承担这份过于沉重的责任。
老百姓特别支持他
2004年,刘洋到北京继续做律师工作。由于距山西、陕西、河南等古迹众多的省份更近,他萌生了考察文物流散状况的念头。每有闲暇,他便把照相机、摄像机放进他那辆白色马自达的后备厢,独自游历。最远一次,他独自驾车到敦煌。
有一次。他深夜在高速公路上赶路,由于持续驾驶,他已非常疲乏,唱歌、抽烟都无法驱散困意。眼看下一个服务区遥不可及,他便冒险将车停在紧急停车带里,打开警示灯想睡一会儿。哪想刚合眼,高速交警就来敲车窗,先口头警告,然后开出了扣6分罚款1000元的处罚决定。
刘洋自知理亏,只好拿出名片,抱着侥幸心理辩解,说自己是自费公益诉讼人,所为何事。一番口舌下来,方才还严厉无比的交警居然被他说动,不但撤消了处罚,还主动开警车,把他“护送”进服务区休息。
一些古迹地处偏远,刘洋有时会在小旅馆里临时歇脚。行至某地,小旅馆床位紧张,合住的房间人来人往,乱成一团,谁也休息不好。同住的人无意攀谈中得知刘洋追索海外流散文物的事情,主动让给他一个舒服的床位,并提示大家保持安静。
诸如在泥潭里抛锚,夜困深山之类的事情,刘洋也都经历过几次。每每处于危急之时,都会有敬佩他的陌生人施以援手。刘洋觉得,民间有呼应,此事值得一做。
新闻链接:这场官司震动了文物界
起诉之事见报不久后,海内外的反响让刘洋感到意外,海外不断有学者打来电话,告诉他可资参考的成功讼案信息,洛阳当地的一名律师也答应帮他办理起诉之事。
最近,他又收到了一封三四厘米厚的邮件,寄件人署名“台湾东吴大学詹旺桦”。拆封后是一本法律论文,扉页上写道:“您的文物追索行动令人感佩,拙著第三章、第五章可提供您了解法律工具运用程序,降低文物索还行动之障碍。祝一切圆满!”
海外通讯社也非常关注刘洋的行动。美联社和日本一家通讯社都曾致电要求采访,但都被他以“起诉尚未被正式受理”为由拒绝了。在他看来,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他无意被曲解,也不想打草惊蛇。但前段时间,他见到一对在德国做古玩生意的中国父女,上来就聊得很开心,但一拿出名片,父女俩便缄口不语。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诉讼对文物走私的震慑力。
如今,刘洋已深感单打独斗难以为继。刘洋理想中的状态是国家能牵头成立专门机构,如果龙门佛首一案有了眉目,便可借鉴经验,找线索批量诉讼,追讨海外文物。同时,他希望海外爱国人士继续向他提供流散文物的线索,也期盼研究外国相关法律以及《大清律历》的专家与他联系。(闫旭亮)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