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生3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图为人们划船经过被洪水淹没的农田。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摄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山区9日反常地下起大雪,当地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气象学家称,刚刚入冬的智利正在遭遇30年来最冷的冬天。这仅是今年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世界气象组织(WMO)8月7日指出,今年全球各地极端天气明显增多,而且分布范围很广。今年1月和4月的全球地表温度达到1880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
亚洲洪灾严重,继中国南部洪涝灾害之后,近日来,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纷纷连降暴雨并引发洪灾。欧洲更是“水火相煎”,英国今年5月和6月的降雨量打破1766年以来的历史纪录,洪水造成超过60亿美元的损失。德国情况也令人始料不及,4月经历190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5月降雨量又打破了历史同期纪录。
与北半球的洪水与高温相对应,南半球出现反常低温。7月,阿根廷和智利出现与以往同期相比异常寒冷的天气,而在智利之前,南非也出现了自1981年以来的罕见大雪。世界气象组织目前正和188个成员国一起研究设立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希望能进一步追踪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洪灾、旱灾和暴雨对穷国造成的伤害。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在警示人类,气候问题已异常严重。世界气象组织7日指出,全球持续变暖已经是毫无疑问的趋势,同时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在过去50年中不断增加,而未来很可能将更加频繁地发生。
气候问题亟待解决
科学家普遍认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与全球温度上升有密切关系。而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则是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联合国最新报告预测,假如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量计划得不到有效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摄氏度,从而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值得庆幸的是,气候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意识到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已通过多个旨在解决气候问题的文件,主要目的就是敦促各国减排,其中最重要的是《京都议定书》。1997年由149个国家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主要工业国家的减排指标。有关专家估算,《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如能顺利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60%。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针对协议书内容一直存在争议,发达国家主张“减排”优先,发展中国家坚持“减贫”优先,双方观点的差异影响了协议书的有效实施。另外,个别国家为了私利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也对全球减排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