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劳动标准适合每个人
文/汇风川
8月4日到1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将安排全国800名劳模进京并到北戴河休养疗养。据悉,全总今年将组织22批共3000名劳模分别到12个地点休养。这些劳模均由基层推荐,并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和一线工人倾斜,其中有很多是掌握技术绝活的高技能人才。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修养范围最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中央领导在会见劳模时强调,要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风尚。
大规模劳模休养的意义,更多地在于赋予这些勤劳敬业的劳动者以应有的荣誉。重视劳模作用、弘扬劳模精神、提高劳模地位的深层意味正逐步展现在全社会面前。
今年5月21日出版的第21期《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了《重奖劳模的期待》一文,在公开媒体中率先提出了要重奖有一技之长、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劳动模范,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的观点,并呼吁给予他们像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样的待遇。
提高劳模待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有着充分的现实和未来合理性。一方面,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降低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延缓了我国的产业升级。而劳模技工正是劳动力市场中的“稀缺资源”,奖励他们,可以引导人们做国家最需要的人。
另一方面,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和“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在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了社会和谐。重奖劳模,则体现出对劳动者及其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其导向意味不言自明。
更深的意义在于,尊重劳动者,同时是在培育一种新的价值标准:劳动标准。
毋庸讳言的是,当前少数人身上存在着轻视劳动的不良心态,产生了投机心理,赌徒心理,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助长了拜金主义,强化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浮躁心态,伤害到社会诚信,对社会风气、经济进步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视。
与金钱标准和权力标准相比,惟有诚实劳动的价值标准,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是可持续的,是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上的,也是对社会进步助益最大的。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打牢制造业基础,才能使经济大国进身为经济强国。改变中国产业分工置身于世界经济产业链条低端的局面,不能指望外资带来核心技术,惟有自力更生,惟有依靠自身的创造力,惟有依靠掌握科技知识的科研工作者,和掌握了卓越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继给知识分子以尊重和优待后,同样尊重、优待掌握制造技术的蓝领工作者,就体现着这样的社会需要和导向。这个导向,既表明了国家依靠自身人才壮大经济实力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宣示了平等对待脑力、体力劳动者的价值观,对继承和发扬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引导人们走向诚实劳动的立身之本,非常正确而及时。
愿更多的劳动模范,享受到他们应得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