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边”透露,这伙人以帮老乡为由介绍去工地干活,暗示只要胆子大就可以挣大钱,同伙在旁推波助澜,专门诱骗一些陷入困境的人走上潜在的抢夺之路。
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广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长赵汉东,在访谈中,赵支队长提到了社会人坠入犯罪的社会化“链条”以及这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同时,在“北边”所透露的线索中,也提及为“大哥”们寻找小弟的“找人的”一伙一般活动在广州东站、救助站门口以及出租屋等地,专门以介绍工作为由诱骗那些暂时无家可归、生活陷入困境的社会人员,包括一些未成年人。
为求证“北边”所言,本报记者和广州市便衣侦查支队的便衣一起实地暗访火车东站,揭露“找人的”团伙真实面目。
保安介绍:这里的确有“找人的”
10时刚过,热辣的阳光正在尽情地舒展,东站前面的休闲广场却在绿树和壁挂喷泉的映衬下显得有几分凉爽,正因如此,看报纸的,聊天的,等车的,休息的,睡觉的,乞讨的,兜售零食的,一分钟照相的等等各色人群分散在广场四处,各有各的生活状态,倒也安静闲适。
记者装扮成无业游民在广场四周到处游荡,按照“北边”所描述的“找人的”这一群体特征寻找契合的目标。如“北边”所述:“他们衣着简单,却不显邋遢,因为要给人留下正经人士的模样;不会单独行动,总有其他人一起策应协助;一般会拿着几份报纸装着看,眼睛却在扫描着周围过往人群,判断他们的遭遇和去向;一旦发现合适的目标,会主动上前搭讪,自认老乡是惯常伎俩。”
记者游荡了一圈之后,并没有人主动要为我们介绍工作,反而有些乞讨者向我们索要财物。于是记者改变策略,决定从广场保安入手,主动接近一名坐在路边的保安,向其称自己的背包和财物都在火车站被偷,现在身无分文,问其能否提供工作机会,挣些路费回家。该保安起先介绍记者到人才市场去找工作,当得知记者身份证件也一并遗失之后,保安表示这样找工作难度很大,只有等一些人来给介绍工作了。
记者见话题渐入主题,便引导其透露介绍工作的这群人的情况,保安说,“在这个广场上有专门给别人介绍工作的人,没有什么执照的,也不需要看你们的身份证件,不拿中介费,直接带你们去上班,听说还包吃住。”记者询问具体是做什么工作,该保安表示不太清楚,“大概是到一些工地或者餐馆什么的打杂工吧,不一定的。”他如是表示。
虽然保安没有透露出具体的情况,但通过他可以肯定在这一带确实有专门为别人介绍工作的“黑中介”存在。
电话实录:“要不要小弟?”
在广州东站广场西侧一个花坛边上,记者发现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一会儿,一个身着蓝色衣服的胖子朝少年走过来了,开玩笑式的问他:“有没有交保护费”,一番嬉闹之后,蓝衣胖子掏起手机打起了电话。
“喂,我这里有个小伙子,东北的,黑龙江的,很机灵,你要不要小弟?他从武昌火车站上的火车,刚刚来广州,你要不要他?想要就快点过来看看吧!”
直接对话:“跟我们干没错的”
一番查探之后,记者决定将目标直接对准“找人的”一伙。按照便衣警察的指点,记者渐渐地锁定了三个人,其中一人穿着橙色T恤和黑色西裤黑皮鞋,腰间还挂着一个手机皮套,像是领头的,旁边支着一辆电动单车,车前篮里放着一个黄色的工地头盔。另外有两个小孩模样的人围绕在其身边,他们一边闲聊一边不住地打量过往行人。
记者没有立即接近他们,而是选择在其旁边坐下,领头的非常敏感,不住地打量记者,但是记者尽量不和其目光直接接触,慢慢地他们放松了警惕,继续闲聊。在他们的对话中,记者依稀听到有说,“去惠州更好,那边人更多,容易些”、“现在到底什么价格?不会只有100元吧”等等内容。这时,一个背着背包,民工打扮的人路过,领头的对着其喊到,“要不要找工作?”该人没有理他,继续往前走。接下来经过的两个人都被其介绍需不需要找工作,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20多分钟以后,记者决定主动上前搭讪,以下为对话内容:
“大哥,有没有工作介绍?”
“工作?你干啥的?”
“家里吵架出来了,东西被偷光了,没有钱吃饭。”
“工地的活干不干?”
“做什么?”
“翻沙,和泥,很轻松的,一天50元,包吃住,马上上班,10天结算,不拖欠工资。”
“这个太累了,我干不了,有没有别的活?”
“你胆子大么?跑得快不快?”
“还行,实在太饿了,什么都可以干!”
“那行,跟我们走吧,先去吃饭,再谈工作。”
在谈话过程中,领头的不断向记者套近乎,又是老乡又是朋友,主要是帮忙,连一分钱都不要。就在这时,另外一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也骑着电单车过来了,据记者观察,该人一直都在广场附近骑着单车闲逛,不时下车和一些人说几句话。这名男子自称“吴哥”,也说自己是记者老乡,并称工地在五仙桥,让记者先过去看看环境,如果干不了散工,再安排其他工作。记者追问是什么工作,他只说,“这年头,只要胆子大,还怕没有钱挣么!”旁边的两个小孩也不时帮腔,“跟着吴哥很好的,挣钱非常轻松,不会亏待你的。”
最后,见记者只是问话迟迟不答应和他们走,他们就以“不想干就快点走”为由将记者赶开。继续向过往其他人介绍工作。
警方视角:生存空间狭窄逼迫“找人的”转移战场
来自警方的警情研判显示:原来在广州火车站一带存在的“找人的”犯罪嫌疑人,专门物色外来人口加入抢夺团伙,或者趁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编小弟,在经属地警方的铁拳打击之后,以这种“找人的”为营生的人,被挤压到芳村滘口汽车站和广州东站一带。
对待“找人的”到底该如何处理?随行的便衣警察表示,即使知道他们就是“找人的”,也很难对其采取措施,包括带回便衣支队进行调查。因为按照法律规定,现在检察机关在受理这些案件的时候,需要警方提供一整条犯罪链上的证据。
比如说,要想定这些人的罪,必须先抓到通过他的教唆实施抢夺的现行犯,通过现行犯的供认再抓这些“找人的”,相关的证据也必须非常齐备,否则都无法立案。
另据业内一位资深警官的观点:其实对待这种“找人的”,不以收钱作为定罪依据,而是以带其走发展团伙成员的客观事实为定罪依据,法律上以教唆罪论处。如果一经查实,视其情节轻重,严重的按照刑法来进行刑事拘留,情节较轻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进行治安拘留。
“当然,对这种以介绍工作为名进行“找人”实质行为的人,一般要有举报才行,也存在定罪难的问题。”他同样表示。
目前,各属地警方打击非常严厉,更兼有“零容忍”警务措施,挤压了这些“找人的”生存空间,在避害趋利思想的推动下,他们经常进行“作业空间”的转移,转战于各个“战场”,再加上利用法律上的一些空子,要想抓住他们定罪实属不易。这名警官表示,“也要教育大家提高警惕,不要轻易上当,给他们有可乘之机!”
本报记者 陶国睿 刘中元
专题统筹 曾庆春 韩 浩
图:
美丽的广州东站广场上活跃着不少“找人的”团伙。 刘力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