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凌晨,“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在湛江市一些地方不胫而走,让本已惊慌的群众更加恐慌。当天上午,湛江民众开始陆续收到由广东省气象部门和地震部门联合发布的短信:“湛江市地震局、气象局特别提醒您:近日没有发生地震,今天早上4点钟左右,湛江市雷州乌石、北和、覃斗等地出现地震谣传,请大家不要恐慌!”3个多小时内,280万条免费提醒短信顺利下发,谣言迅速平息,民心趋于稳定,制止了因谣言而起的混乱。
(据8月13日《广州日报》)
按照传播学理论,谣言往往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反馈性强等特点,呈现出一种双向性、交叉性和变异性,传播覆盖面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常常是越传越邪乎,越传越骇人听闻。而要平息谣言、避免恐慌,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公共信息透明度,强化政府干预力,使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去年,针对社会上流传的“北京有霍乱流行,提醒别吃淡水鱼”手机短信,北京市卫生局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发出100万条辟谣短信,请市民不必恐慌,一举击垮了谣言。此次湛江的做法,再一次显示了“公开、透明”的巨大威力,更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首先,面对谣言及突发事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持积极态度,及时、主动出击,决不能等、拖、瞒。如今,各种信息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如果政府信息不公开,老百姓不知情,谣言就可能乘虚而入、扰乱人心。当谣言还是星星之火时,及时将其扑灭,损失很小,工作很主动,代价也不会太大。反之,若等其已成燎原之势,再去应对,损失已经造成,甚至难以挽回,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必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对谣言的反应及时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政府的评价。无论是非典事件,还是松花江污染事件,人们看到了一些政府部门对待谣言的冷漠与迟钝,也切身感受了这种迟钝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些深刻教训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其次,目前,很多谣言传播呈现出新特点:不再是简单的口口相传,而是更多的借助手机短信、互联网等现代工具,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面更大。因此,政府的信息公开渠道和手段,也要相应升级、扩大、丰富,不能仅限于发文件、在传统媒体上发公告、在内部网站上贴帖子,而要使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始终保持畅通,并尽量实现不留死角的全覆盖,增强传播效果。
再次,所谓“执政能力”,不是一个虚指标,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做好信息公开、疏导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信息公开透明,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本条件,也是培育健康的公民理性的基础。现代政治学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的自主能力与信息的公开程度是成正比的。一个社会信息越公开,社会的自主能力和承受能力越强,社会越稳定。在这一点上,去年的北京、今年的湛江,都作出了值得称道的努力,收到了可喜的效果。而这种结果,无疑是较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当然,谣言止于智者。在“真信息”与“伪信息”的博弈中,每个人首先应该提高判断力,不轻信小道消息,不人云亦云,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以充分的理性判断力阻止谣言的传播与蔓延。同时,有关部门更要依法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打击谣言制造者,从源头上遏止谣言的产生。
周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