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8月14日电(丁悦、冯源)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和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日前在2007年第三期《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论文,认为2000年在浙西南地区出土的一具恐龙化石是恐龙家族的新属物种,并将它定名为“丽水浙江龙”。
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研究员告诉记者,根据化石分析,这只“丽水浙江龙”是成年龙,长约6米,高逾1米,性情温和,体态笨拙,以草为食。不过它属于甲龙,身上有一层厚厚的硬甲,背上还有两排利刺,因此并不害怕食肉类恐龙。
“丽水浙江龙”是2000年发现的。当时,浙江省丽水市文物部门沿建设中的高速公路普查文物,在联城镇白前村发现了恐龙化石,遂即与浙江自然博物馆的专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的“丽水浙江龙”化石保存着两条完整的后肢以及腰部骨骼、尾椎和部分背椎,目前正在复原装架,年底将向公众展出。
金幸生说,发现恐龙化石对恐龙研究以及地层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丽水浙江龙”生活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
浙江最近几年多次发现恐龙化石,像今年3月在天台县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长40多厘米,属于大型兽脚类恐龙蛋化石,与位于河南省西峡县的著名的“西峡恐龙蛋”属于同一类,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恐龙蛋化石。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