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农民苏茂康用沼气做饭(5月17日摄)。目前,广西已成为全国农村沼气普及率最高的省份,适宜农户普及率高达36%,1200多万农民从中直接受益。新华社记者李嘉摄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 题: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污染排放——农村沼气构筑我国农业节能减排重要平台
新华社记者姚润丰
瓷砖琉璃瓦砌成的两层楼房、组合柜装饰的厨房、整洁的农家小院,这就是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龙坑镇谢家坝村农民周少辉像城市人一样干净的家。
她将记者带到屋后面的牲畜栏旁,三个猪圈里养着的16头猪正在抢食吃,记者在这个并不很大的小院里并没有看到粪便横流的景象。周少辉指着两口沼气池自豪地说:“过去农村脏乱差,2002年我家在村里建了第一口沼气池,猪粪全流进沼气池,院子里几乎看不到蚊蝇。做饭又省事又干净,再也不愁烟熏火燎了。现在养猪多了粪便处理不了,家里正在建第二口沼气池。”
小小沼气池带给周少辉家的变化还不止这些。“沼气池上连种植业、下接养殖业,用沼气确实划算。”她的丈夫陈再红是个“明白人”:沼气灶的使用,每年可节约蜂窝煤近3吨,按现在的价钱能省出1800元。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每亩可节约大约85元的化肥、农药开支。特别是用沼渣追肥、沼液喷施的葡萄产量高、形好看、口感好,特别好卖。
记者近日随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组成的全国农业节能减排专题调研组在四川、贵州采访时发现,农村沼气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清洁农村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正在构筑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平台,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循环农业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坐落在沱江边的四川省简阳市杨森万古奶源示范场和资阳七环良种猪繁育中心两个规模化养殖场从建设初期就把粪便沼气技术处理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施工,分别投资40万元和20万元建起了1000立方米和30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
杨森万古奶源示范场目前存栏奶牛800头。记者采访中看到,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后干粪用于蚯蚓养殖,生产高蛋白饲料;尿液和冲洗水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后的沼液用于牧场的浇灌。场长杨森说,沼气发酵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每年节约灌溉用水近4万吨,减少牧草氮肥施用量51.2吨,磷肥17.52吨,钾肥51.2吨,降低生产成本18.8万元,还为养殖场周围的80家农户提供了清洁能源。
一口沼气池能给节能减排带来多大的效益?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杨雄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从节能效益看,据测算,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70至440立方米,能解决3至5口人的农户一年的生活燃料,每年可节约薪柴1.5吨或节煤1吨,节电100千瓦时左右,节约燃料费300元左右。
从经济效益看,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为20亩耕地提供肥料,每亩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多元,施用沼肥后的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也能提升。在南方推广的“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户均年增收3000元;北方推广“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从减排效益看,一口沼气池平均能省出1.5吨薪柴,相当于封育了3.5亩山林,保护了森林植被的同时还可减少15公斤二氧化硫和2.7吨二氧化碳排放。
杨雄年说,截至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发展到2260万户,占总农户的9.2%,占适宜农户的15.3%,年产沼气87亿立方米,使7500多万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180亿元。每户沼气池可处理人畜粪便4.5吨左右,替代薪柴相当于3.5亩林地的蓄积量,2260万户沼气年生产优质有机肥料约10170万吨,替代薪柴相当于保护林地7910万亩。
根据农业部的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30%,到2020年力争使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70%,基本普及农村沼气。与此同时,将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在把沼气建成一个大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沼气在缓解能源压力、减少污染和排放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杨雄年说。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