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坚守18亿亩耕地保卫战
来源:《小康》杂志
国土资源部新任部长徐绍史在首次面对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8亿亩耕地红线是高压线,谁都不能碰,对敢于触红线的人绝不手软。我们必须坚守红线,绝不动摇,打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耕地保卫战。
★采写/《小康》记者 蒋卫武
我们到底还有多少地可用?
6月25日是我国第17个“土地日”。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一系列数字再次突显出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3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每年还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说,我们要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来承载世界22%的人口。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在2005年,全国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从目前的18.27亿亩到2010年末的18亿亩,今后5年我国年均净减少耕地面积绝不能超过650万亩。
就我国耕地一退再退,直逼红线的状况,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的刘文甲先生一再呼吁要停止土地“过度非农化”的步子。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大陆农地转为城乡建设用地不但总量多,而且人均占有量也已大大超标。搞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生态环境都在打耕地的主意,都在耕地上找出路。这条老路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但在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建设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不可避免;而且,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变得日益尖锐。
国土资源部新任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他首次面对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18亿亩耕地红线是高压线,谁都不能碰,对敢于触红线的人绝不手软。”
然而,如何守住18亩底线确实是个问题。
我们还要用多少地?
尤其在刚性需求存在的情况下。
房子的刚性需求即为其一。2006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而今年5月,该数据递增到6.8%。
“房价高,最根本的原因是供需关系紧张。如果能够放大用地供应量,房价自然会回落。”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刘维新表示:“如果房价上涨过快,会刺激房地产投资,使其快速发展,这会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先生撰文指出:自2003年以来,我国城镇买房的需求增长迅速。从未来的走势来看,买房的需求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城镇买房者中25岁至39岁的群体占60%左右,这些人群的购房需求表现更为刚性,按统计数据显示,该群体每年大约有10%具备购房能力,再加上其他有能力改善居住环境的人群购房,每年需求达7.6亿平方米。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很多省份在对未来5年的发展计划中的GDP增长速度要比国家确定的7.5%要高,其中大多数是两位数。这也就是说,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刘维新先生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为土地算了一笔帐:有关部门做出预测,在规划期内,各项基础设施用地的需求总量会超过4500万亩。其中,公路用地就会大于3000万亩,年均为1997~2004年年均增量的1.8倍。铁路也是用地大户,预计会用地300万亩,年均增长是1997~2004年年均增量的2.7倍。
“还有经济建设用地呢?我们要保证饭碗的同时,还得讲究发展。但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刘维新先生一直致力于土地资源的研究。曾花费一年时间在江苏进行实地考察,希望能够提供“解决有限资源满足各方要求”的思路。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