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军80周年暨第五届全军摄影艺术展览,8月10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次由总政治部主办、本报承办的全军大型摄影艺术展览,一经亮相即引起军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
走进展厅,犹如踏进一条历史的长河。
出自全军191位摄影者之手的320幅作品,多角度反映了全军官兵的崭新风貌,给人鼓舞,让人振奋。
光影传神,展现三军风采 步入展厅,迎面的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巨幅照片。面对人民军队的统帅,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是毛主席缔造和领导了我们的军队,使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邓主席启动了军队全面改革的快车,人民军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是江主席继往开来,为新时期军队建设指明方向;是胡主席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部队建设,人民军队创新发展,披坚执锐,再创辉煌。
80年,人民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如磐石般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这是魂之所在。悉心解读一幅幅作品,犹如翻开一部大书。通过不同的线条、光影、形象、情景写成的“人民军队忠于党”的深情华章,让我们振奋。那面“旗帜”下的英俊青年,那红军苑的刚毅老人,那激流中的双肩,那训练场上的脊梁,那天边边的脚步,那冲破封锁的身影……虽点点滴滴,都一叶知秋,“听党指挥”永远是中国军人不变的军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宗旨。一幅幅来自现实生活的画面,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过去发生的一幕幕。在人民“盼望”的时候,官兵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台风过后”,官兵们用坚实的双臂托起了下沉的生命;在滔滔洪水中,官兵就是“冲过激流”的生命之舟;在“扑向火场”时,官兵就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神”……人民军队不仅用无限热情雪中送炭、关爱群众、打击邪恶、降魔灭灾,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而且用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挺起脊梁,在天地间撑起震不倒、压不垮、打不烂的坚强柱石。
最让人振奋的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三军将士英勇善战的英姿和风采。无论是“猎豹突击”,还是“战神怒吼”;无论是“烈火金刚”、“呼啸原野”,还是“地空协同”、“空中打击”;无论是“神六飞天”,还是“歼10展翅”,都形象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人民军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气象。新的装备,新的人才,新的思路,新的格局,三军将士正以新的姿态迈向辉煌的明天。
不言之言,定格背后故事 我们在一位基层摄影者的作品前停下脚步。他的名字叫康波。要不是今年的一场特大洪水,也许我们都不可能认识他。他年仅26岁,却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行动,为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只是部队的一名普通新闻干事,却用专业摄影的高标准,为我们留下珍贵瞬间。“英雄永远在战场”,这是照片向我们讲述的故事,更是回荡在照片中振聋发聩的强音。
战争年代,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冒着枪林弹雨,与冲锋陷阵的勇士们一样,上一线,打头阵,他们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军队的热爱,舍生忘死拍摄了珍贵的历史瞬间,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财富,以致当我们面对血染的胶片、面对用生命换来的作品时,会潸然泪下。这种感动,这种震撼,如今又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摄影不仅要直面生活,直面人生,而且必须身临现场。为了这“现场”,许多人都作出过努力,留下过佳话。在南沙的礁盘上,他们与官兵一起面对大海,体会寂寞;在生命禁区,他们忘记缺氧,与那里的官兵一起张扬英雄豪气;他们追随测绘大队的勇士迈步荒山天涯,用真情记录下“天边边的丈量”;他们跟着维和部队来到异国他乡,踏雷区,穿废墟,用同样的勇敢和智慧定格维和行动中的中国军人。
参展作品的作者中,上至将军,下至士兵,每人都能讲出一段精彩的摄影故事,每个作品背后都有不言之言的经历。但眼前这幅“铁血军魂”还是不能不提。它的作者是被誉为“铁军”的济南军区某部政委。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身着迷彩服,全副武装,一脸刚毅。许多人对我说,这个师官兵晚上睡觉都睁一只眼。我们难以置信。走进这支部队,真的服了。眼见为实呀!这里处处弥漫着一股战斗气息:从师长、政委到普通士兵,长年一身作训服,师、团首长机关的战备携行物资按照指挥编组全部放在车上,官兵们晚上睡觉衣物放置都有具体的规定,人人佩戴“铁军”臂章和“光荣使命卡”。他们把传统融化到血液里,把“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的“铁军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这“铁血军魂”正是对这支部队最好的概括。
深情留真,彰显独特魅力 与历届全军影展一样,军事摄影独立品格和独具魅力让无数观众不仅在展厅陶醉,而且走出展厅后回味不绝。军事摄影从战火硝烟中形成又得以发扬光大的纪实风格,阳刚与阴柔并济以阳刚为主的美学特征,动势夹着豪气冲破外在形式而爆发出来的视觉冲击力,都在观众心底产生立体效应。
“红军苑表情”是人像摄影,可又不全然是人像。作者通过6位性格各异、神态生动、表情丰富的老红军,向我们展开了红色的历史叙述,人物呼之欲出,话音仿佛可闻。这种形中有神、话外有声的表现,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张力。同样,“兵赋”和“百炼成钢”则在动静结合的画面中凸现了当代军人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崭新风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摄影是瞬间艺术,因此它的成功、它的特色,往往体现在瞬间选择、捕捉和表现上。训练场上龙腾虎跃常见,可“铁甲洪流”非同一般。时机的掌握不仅合理地借了“东风”造势,而且在构图上形成了“弯弓”之威。实弹射击司空见惯,可“满膛彩”却平中见奇。军人生来为打仗,大炮一吼满膛彩。生动巧妙的瞬间捕捉为作品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生花妙笔。
用摄影语言说话,在艺术表现的创新上着力,营造独特的诗情画意,是这次展览令人回味的重要一点。“九天逐日”的作者别出心裁地将红日与展翅蓝天的战鹰浓缩在一个画面中,加上太阳的光环,三个元素简洁而生动地构成了文化审美。“车辚辚,羊咩咩”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前者是在蓝天泼墨的大写意,后者便是留在沙海的美散文。而“国粹在军营”也不只是以丰富的色彩吸引人们的目光,更有其中清新的文化气息和生活醇香沁人心脾。“开饭了”看起来是简单的小幽默,其中却蕴含着军人的大智慧。一个个镜头中的人物,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彰显出独特的、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