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阅读娱乐化的流行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趣味阅读,娱乐阅读,已成为社会阅读的一种基本走向,这种走向,确实也在挤压着经典阅读的有限空间。然而,在这种所谓“浅阅读”的背景下,也同时有另外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那便是军事图书在全社会的持续走热。
无论是军事文学类,还是军事知识类,抑或与军事相关的各类论著,都以久畅不衰的趋势吸引着读者的眼光,引导着人们的阅读情趣。这与时下曾一度流行的低俗化倾向形成了一种强烈而鲜明的反差。
在近几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总有一批军事类图书榜上有名。2006年,一部纯军事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著),出版刚四个月就销售了七万五千册,至今已再版数次,人民网、中国图书网等数次畅销书调查,《长征》都名列其中。同样,一部《亮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都梁著),几乎创造了当今文学类图书销售量的奇迹,于今已销售70万册且依然持续走强。无论怎么讲,这都是当今中国书界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特殊现象。与此类似,表现军事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诸如《历史的天空》、《百草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及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等等,不仅吸引了社会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也引起了学术界、知识界的特别注意。至于现实题材,一些难以表现且往往需要作者付出更多精力的揭示现实矛盾的军事题材图书,也同样成为阅读热点受到各层次读者的追捧,比如柳建伟的《英雄时代》、方南江的《中国近卫军》、苗长水的《超越攻击》、刘静的《戎装女人》以及张卫明的《城门》、周大新的《湖光山色》,等等,都在图书刚一出版就被影视界或戏剧界签约剧本改编权。应该说,中国军事文学的勃兴,为中国当代影视艺术的繁荣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诸如《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雄关漫道》、《石破天惊》、《暗算》、《垂直打击》、《沙场点兵》等等一大批让广大观众交口称赞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作品,无不是首先有了长篇小说的文本基础,然后由小说改编成为电视电影作品的。而影视作品以其特有优势在更广泛领域的传播,又反过来影响和刺激着军事图书持续走热。
在经久不衰的军事图书热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这一批又一批被广大读者追捧的军事图书,不仅仅是那些具有诸多精彩故事和诱人情节的军事文学类,而且还有更多的学术类、知识类的专业性著作。在这些图书中,除了前边提到的学术色彩甚浓的纪实类读物《长征》外,还有董保存的《笔记开国将帅》(浙江人民出版社)、金一南、孙利合著的《一南军事论坛》以及张召忠等学者关于打赢下一场战争的系列论著等有关军事历史、军事理论、兵器知识和关于伊拉克战争、伊朗风云的图书,也同样成为社会为之聚焦的热点图书。在军事图书的出版热中,一些本不承担军事类图书出版任务的地方出版社也竞相出版与军事相关的图书。种种情况,引发人们对军事图书热现象的思考。在网络、电视、综艺节目等多种现代鉴赏手段无不与传统的图书市场争抢读者的时候,为什么军事图书呈一枝独秀,傲然挺立于今日中国书界?为什么在有人声称“网上阅读”将取代“纸上阅读”的今天,有如此众多的阅读群体回到书本中去寻找“纸上读者”的快感呢?
这首先要归于大众对我们所处的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的密切关注。近十几年来,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到朝鲜、伊朗核问题谈判,一个又一个的热点、焦点问题无不吸引着世界为之关注的目光。而这些焦点热点问题又无不与军事与战争直接相关。在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国际局势面前,像我们这样一个曾经饱受战争苦难和外敌凌辱的民族,不可能不对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作出我们的思考,不可能不关注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国家其军事上应对国际复杂局面的能力。这便是当今读者界青睐军事类读物最直接的原因。有媒体作过这样一个概略调查,进入21世纪,在我国大中学校,学生中的军事迷、兵器迷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增长了近28%。在年轻一代中,如此热心地关心关注军事,自然是我们不断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教育的结果。如今,世界各地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媒体都以极快捷的方式传遍全球每个角落,这就迫使人们对变幻的风云和突发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从书本上获取理论知识及方方面面的军事信息,便成为读者在判断和思考中必然借助的知识来源。这样,尽管电视、广播、网络都以不同的传播方式每天发布着大众的军事和战争信息,但图书依然是其它媒体无以取代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此外,军事图书的持续走热,也同样借助于电影电视这种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前边已经提到,许多优秀的电视剧,大多是借助于先有小说优秀的文本基础,然后才有了颇具影响的电视剧作品的。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又是电视剧以其最广泛的传播方式,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图书的影响,使图书以其无可比拟的销量走向市场。最典型的例证便是《亮剑》,作品以总印数70万册位居全国军事文学类榜首。然而在电视剧于二○○五年播出以前,其总印数也不过是近20万册。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中央台播出后,然后在全国各地方台转播累计近百次,这便大大促进了小说的畅销。据解放军出版社的统计,电视剧播出后,小说一段时间曾以日销千册的速度递增,这足可堪称为中国书界的又一大奇观。同样,《历史的天空》、《石破天惊》、《雄关漫道》等一大批军事文学图书的畅销,也无不借助了电视剧在受众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思考军事图书持续走热的社会背景时,我们也不可忽视阅读层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那便是一个时期从影视、舞台艺术到图书出版,整个大众文化的浅娱乐倾向。这种倾向的典型表现,便是为娱乐而娱乐的艺术,为追求纯粹的感官刺激的低俗艺术。反映在网络上,一度对英雄及英雄主义精神的恶搞,对董存瑞等英模人物的亵渎,便是这类低俗艺术和影响下的产物。当这类离开主流文化的低俗内容愈演愈烈时,人们便开始认识到它的危害,一个时期被有识之士批评的“缺钙艺术”,便表达了社会对这类东西的不满。应该说,《亮剑》、《历史的天空》、《英雄时代》等一批优秀军事题材长篇小说的出现,之所以被评论界誉为中国作家为一代人提供的“补钙文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批作品对流行的低俗文化起到了强有力的反驳作用。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在这些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的作家中,除了大多数为军人作家外,其中也有的是虽没有部队生活经历但却是铁杆军事迷的地方作家。在这批作家中,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军事畅销书作家刘猛,这个生于七十年代,曾怀揣电影梦的毕业生,从一个通俗小说作家,到一个军事畅销书作家,其经历代表了一代读者对英雄及英雄主义精神的思考。他的军事题材小说如《狼牙》、《冰是睡着的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被读书界认为是起到了开军事题材畅销书先河作用的作品,特别是《狼牙》短时间销量突破了20万册。他的作品,在中国军事文学的阅读热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他的《狼牙》、都梁的《亮剑》、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一大批解读英雄精神、又极具可读性的军事题材小说,之所以被称为是出现在中国21世纪的“铁血文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品代表了这个时代对英雄主义及“铁血精神”的呼唤,说明读者对一些卿卿我我、醉生梦死的“低俗艺术”,已经发自内心地产生了厌倦。
当然,军事读物热,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作品的质量。一本书,要在图书市场的剧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是要使自己的作品耐读,要言之有物。阅读的审美快感,之所以大大不同于影视艺术鉴赏及舞台艺术鉴赏,很重要的一点,是阅读给人的启迪和思考,更多的是文学叙述所产生的特有魅力。阅读给人的收获,决不仅仅是愉悦,更多的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快感及通过阅读后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一大批军事题材图书之所以经久不衰地为广大读者所青睐,除了题材之外,那就是作家在写作上的高标准追求。应该说,以《亮剑》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品,既有极强的故事情节叙述,又有浓郁的艺术色彩。所以,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些作品才可能有其不俗的表现。这一点,无论对于作者或出版者,都是颇具启示意义的。那就是,打铁先须本身硬。要真正使读者喜爱自己的作品,先在写好书出好书方面下一番扎扎实实的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