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纸条”到“警务宝典”图为黄党国(左)正在广州火车站交接工作 王勇 摄
本报记者 游春亮 本报实习生 叶约龙 高艳梅
人物档案:黄党国,35岁,毕业于郑州警校,1995年至今一直当乘警,现为广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六大队藏三组乘警。去年荣获广州铁路公安处“十大岗位标兵”称号和个人嘉奖。
从1995年开始黄党国就当乘警,那时跑的是绿皮车。绿皮车的环境很差,人流拥挤,过道里经常坐满人,一张报纸放在地上就是一个座位,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
由于旅客较多,长期超载,与此相伴随的就是治安问题层出不穷。这也与旅客的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在车上东西被偷被抢,因为怕遭报复,会一声不吭,等到小偷下车才告诉乘警,可小偷早已逃之夭夭了,这让盗贼更加有恃无恐。
跑了9年的绿皮车,2004年黄党国转到广州至扬州的“旅游车”,全车空调。现在列车环境改善了,空调很普遍。90年代乘警值乘从广州到北京来回需要7天,而现在的铁路经过了6次大提速,7天就可以值乘两趟北京,一趟三亚。而从广州到深圳新开行的动车组“和谐号”列车整个旅途只需52分钟,而以前需要一个半小时。黄党国值乘的广州至拉萨列车,是最高档次的车次,技术含量高,排放环保,还带供氧系统。
至于绿皮车,现在仍然存在,由于车票价格便宜,普通百姓喜欢乘坐。这种车一般都是短途的,是便民车,可以方便农民挑菜上车,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当然,现在绿皮车的治安状况通过2005年以来铁路公安机关开展的“绿皮车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已大有改观,治安秩序明显改善。
黄党国去年上半年值乘过的广州乘警支队惟一的一趟非空调绿皮车,由于严防死守,半年来没有发生过一宗刑事案件,也没有收到任何投诉电话。但在以前,像这样的列车经常会出现偷扒抢骗、敲诈勒索、霸座卖座等现象。
以前,小偷经常上旅客列车“干活”,来多了,一眼就能认出来。有时在车上碰到,由于没有证据,也不好抓他们,只能叫他们下车,或把他们“请”到某个容易监控的地方。可有时,事情也没那么简单。1997年,开往重庆的列车上,在新余到宜春路段,黄党国与另一名乘警(那时车上的警组有8人,2人一组)在三号车厢里巡视,黄党国一眼就认出一个小偷,他已经抓过那个小偷两次了。黄党国走过去叫他走。这时,周围突然冒出二十多人,把他和同事围在中间。有两个歹徒想把他们拖下车,因为车快到站了,下了车歹徒就好办了。黄党国立即把那个人的手甩开,跳上座位,拔出枪喊道:“别动!要是谁敢动我就开枪。”黄党国就这样跟他们僵持着。而那位乘警趁乱脱身叫来了另外6名乘警。可是他们不怕,还说有本事就开枪。黄党国说:“如果连警察都镇不住这帮人,以后这趟车就别想开了。”乘警们最后还是拿下了两个最猖狂的歹徒。从此那帮人再也不敢来了。
90年代,火车上通讯落后,碰到歹徒作案,就流行“飞纸条”,即遇到案情,乘警马上就在一张纸条上写清楚情况,然后到了一个站之后马上就把纸条扔到车站上,等车站的人员看到了之后马上打电话通知前一个站。这样破案效率很低。
现在,列车上的乘务员遇到案情,就会马上拨打车上乘警的手机,乘警手机上马上就会显示是哪个车厢的乘务员打来的电话。很多情况下,根本不用接通,就能知道案情发生在哪个车厢。2005年,列车上开始使用“警务宝典”,全国通缉在逃犯罪嫌疑人档案均在“宝典”中,只要将乘客资料输入电脑,即可核查身份。仅在今年7月份,广州乘警支队就在旅客列车上通过“宝典”抓获了42名公安部网上通缉的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