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2007年7月,南方周末记者的节约生活

  2007年7月,南方周末记者的节约生活

  来源: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鞠靖

  这是十年来,物价涨幅最快的一个月

  我们以前常常在晚上煮两杯从海南带回来的咖啡,悠悠地边喝边看电视。但现在,我们会一早就泡上一大杯苦丁茶,那是花4.2元从贵阳带回来的便宜货

  南方周末记者总是天南海北飞来飞去,难得在家买次菜。

所以,我一直没有直观感受肉有多贵——直到家附近的南京金陵快餐店,大肉包卖到了2.2元一个,半年前,还只卖2元。一个朋友曾经在肉联厂工作了十多年,他说从4月开始,猪肉价格已经涨了19次。比如后腿肉,从5元一斤到13元了。涨价的时间、涨幅,和他买的一只股票完全一致。肉涨了,包子能不涨吗?

  对于我这样一个尚属中产的家庭来说,几块钱的事情,我最初总觉得无伤大局。但几天后,我体会到了涨价的严重性。

  我家不远处有一个苏州菜馆,那里的红烧肉十分有名。2007年7月的一天,我们和儿子决定去那里打牙祭。招牌菜红烧肉,自然是首选。但服务员却告诉我们:红烧肉早已经不卖了,“不是卖完了,而是不做了,因为肉太贵”。

  这是个有点恐怖的信息。类似红烧肉这样的菜,无非是一碗油里放几片肥多瘦少的肉,一旦有名到了“招牌菜”的程度,少说也有100%的利润。现在店家竟然愿意放弃“招牌”,要么是利润已经缩减到店家无法承受,要么是这道菜的价格必须涨到让食客们无法承受。

  在这一点上,我们家的阿姨要敏感得多。她没有退休金,把自家的房子租给别人,自己和老伴住在自建的铁皮房里,另外靠帮人做家务挣点微薄的收入。但即使如此,要维持一家的生活仍然艰难。阿姨说,前几天她曾经很想买一种10斤装的××色拉油,但走了几个超市都没看到。原来这种油已经不卖了,因为比同类产品要便宜几元钱。

  这些很在乎几元甚至几分钱的“小人物”,让超市里似乎每天都在上演抢购风。方便面涨价了,顾客们在超市里疯抢,不管自己吃不吃、吃多少:鸡蛋涨价了,买鸡蛋的人排起的长队绕着超市转了几圈……很久没有看到人们为吃排队了,仿佛回到了限量供应的时代。

  1980年代初,鱼皮花生是我的最爱,我常常拿1毛钱买一纸包鱼皮花生,从家走到学校也吃不完。从上初中开始,鱼皮花生淡出了我的视线,起码要五毛钱才能买到原先那样的一包花生。而在市场上,已经没有那样包装的食品。

  1989年,政治课本上多了这样的名词——“价格改革”。次年走进大学校门时,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只要100元:但到了大学毕业时,每月的生活费涨到400元。我的毕业论文就以“通货膨胀”为主题,那时,我对于通货膨胀的理解还限于书本上的概念——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学校外,银行存款利率是10.98%,为了争夺存款,银行甚至愿意在此基础上多给存款客户三四个点的利息。

  物价上涨曾经看起来十分简单:1980年代,物价上涨是因为价格放开,价值回归:1990年代,物价飞涨是因为通货膨胀,只要收紧银根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现在,涨价似乎不是那么简单了,没有人承认是通货膨胀,也没有人承认物价失控,当然,也没有人承认是因为居民收入“剧增”——尽管有关部门发布消息,中国居民收入水平连续4年以超过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

  但有太多的现实在向我们解释,涨价似乎难以避免。比如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飞速增长、不断减少的耕地、数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走高的商品房面积。当然还有,一块钱人民币只相当于不到1/7美元,却有两美元、三美元甚至五美元的购买力平价。

  令人沮丧的消息还在传来。2007年7月中旬的连日暴雨后,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大受损失,市面上的青菜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还有八千多亩西瓜被淹,小区门口的西瓜前天卖六毛,昨天卖八毛,今天就要卖一块了。儿子一天三餐似乎都少不了牛奶,但是牛奶的价格也涨了。食品涨价直接拉动了其他的——没几天,儿子的“小饭桌”每个月的伙食费也许要上涨了,因为菜价在涨。附近超市的地下停车场原本不收费的,现在很贵:出租车的起步价终于还是涨了,从8元到9元。

  作为一个“白领”,我也不得不考虑节约了。我们以前常常在晚上煮两杯从海南带回来的咖啡,悠悠地边喝边看电视。但现在,我们会一早就泡上一大杯苦丁茶,那是花4.2元从贵阳带回来的便宜货。

  太太成了西祠上“败家MM集中营”的常客,经常参加各种网友组织的团购。可以吃饭打折的e美食卡、可以半价的电影兑换券……甚至到网上打印必胜客的优惠券,这些我们过去想也不想的事情,现在想了,也做了。

  好消息不是没有。做公务员的太太涨工资了,可惜每个月只多150元。这是一次传闻已久的涨工资,方案一直在“论证”,但现在却快速而坚决地拍板了,而且飞快地发下来——不涨是不行了。

  一位南京同行告诉我,他们那里跑物价局的记者原先很是清闲,但是现在却成了报社里的忙人,几乎每天都有物价部门的官方信息需要发布。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说,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52个月上涨,最后一次负增长还是在4年前。

  而在写下这篇文章时,看到了令人震动的消息:2007年7月CPI上涨5.6%,是十年来最快。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