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合肥、呼和浩特等地大量工行客户反应,中国工商银行的网银系统不能登录,其客服电话95588也很难打通。据工行总行电子银行部有关人员解释称:“由于全行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同日还有新基金发行和拆分”等原因,“造成个人业务计算机系统压力骤然加大,从而导致了计算机系统运行缓慢、网上银行登录困难等问题。
”但是,工行客户并未提前收到工行网银系统升级的提示。
据有关信息披露,工行2007年以来网银系统已发生三次较大故障。有关专家就此发表看法认为,工行在执行力,服务水平及应急管理三方面亟待提高。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工行的系统升级为什么不能在夜间进行?为什么没有备份系统?以终止交易为代价,明显反映出该行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尚有欠缺,与客户也缺少必要的互动与沟通。单从工行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批评当然很有道理,但笔者认为,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工行为什么可以不发预告、以终止交易为代价进行系统升级?关键在于他们并不担心市场,他们有网点的优势,看准了市民宁愿排队也不愿找、不能找小银行的心理。说到底,这是一种垄断的心态,让他们疏于服务上的改进。可是这样的心态,让众多客户付出的却是难以量化并难以补偿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
其实,几大国有银行或许都存在这样的心态。那么,对于监管者来说,是不是就应该以自由竞争、以邻为壑体制为基础,任由这种现象永远存在下去呢?不难设想,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对部分业务实行联网运行,在其它银行也能办理一部分工行的业务,类似上述的“停摆”现象,无论是对工行业务运行的影响程度,还是给用户带来的焦虑感,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今年4月,就在全国都在为银行服务的排队难题焦头烂额之时,广州7家股份制银行推出跨行通存通兑业务,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小银行能做到,大银行为什么做不到?一个最不难理解的原因在于,大银行不愿联网,是担心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网络资源被别的商业银行利用。站在个体化竞争的角度看,这样的担心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一个更浅显的道理是,加强合作也许可以建立一个更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从而实现多赢的格局。而这正是政府宏观调控真正的作为空间。
从监管思路上来看,近年来银监会、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始终以金融安全为第一位,而在监管手段上,又始终没有脱离松散市场化背景下的自由竞争。虽然从不良贷款下降、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银行间互不通气,资源的整体社会化程度并不高。
从工行网银“停摆”现象,我们不难看出,银行监管同样存在一个又好又快的问题:好,要看从社会资源的高度,是节约了还是浪费了;好,要从百姓享受服务上,是不是更安全、更方便了。在这两个前提下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