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访问少林寺并观看武僧表演少林武术。近年来,在竞技武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武术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青睐,这与她是中华民族的一宗具有独特构成基因和传统魅力的文化遗产分不开。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收录了少林功夫和太极拳等7项武术遗产。
为了保存好传统武术的“火种”,2007年春,中国武术协会着手组织并委托河南省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中华武藏》。这不仅具有系统保护武术遗产的现实意义,还有着在保护的基础上继承、整理、研究、发展等战略意义。
作为武术遗产主体形式的人体运动“技艺”,以传承人为载体,“传人在艺在,传人逝艺失”,既具有“化石”般的不能再生性,又具有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进或出现变异的流动性。《中华武藏》以影视形式录藏中国武术技艺,弥补了文字记述的不确切性和图照记录仅能显示静止形态等不足,能够直观地展示出武术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动态性,是现代保存“活化石”的最佳选择。而且,既能将那些流传较广的拳种技艺及时录入,锁定在“现在时”态,作为这些拳种流派承前启后的依据;及时地以抢救的速度,将幸存至今的各种武术遗产、特别是那些濒临失传的拳种技艺录入,避免出现“人逝艺失”的危机;还能够把那些有争议的、暂时难明其优劣的武术技艺录入,避免出现因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不足而误将精华当糟粕的情况。
《中华武藏》以“两个统一”为收录原则。一是广纳与精选相统一,二是反映武术博大的体系和内容与展示武术精深的技艺和文化内涵相统一。为此,《中华武藏》从下述四个层面选取收藏内容。
其一,在拳种流派层面,将收录原国家体委在20世纪80年代经挖掘整理认定的129个武术拳种,以及新近发现的、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特点突出,自成体系”标准的传统拳种。
其二,在运动方法层面,将摄录下每一拳种的练功方法、典型套路和基本攻防法。
其三,在风格特点层面,将摄录下各拳种传承人中较有代表性的个性技法、技能和风格特点。
其四,在技法诀要层面,将摄录下各拳种示范者讲述的练习程序、技术要领、身体感觉、功力效应,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武术技法和练法中的运用等。
总之,《中华武藏》力求通过收藏齐武术的“种”,留住传统武术多种多样的单一基因和多种多样的基因组合;通过摄录下尽可能贴近源头的原生态武术,保住武术的“根”和武术的质朴标准,为传承武术、研究武术、发展武术构筑起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各地武术管理机构、各拳种传承人及摄制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太极拳、少林拳系列的拍摄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国武术协会希望有关各方继续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振兴民族文化的高度,以奉献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作风,为《中华武藏》的摄制携起手来,作出各自的努力和奉献。
(作者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