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如果裁判成了主角,这球肯定会出问题;综艺晚会,如果主持成了主角,这节目不成功;选秀,如果评委成了主角,活动必会误入歧途。不幸的是,目前的选秀活动,被越来越多的评委视之为自己的秀场,更有一些评委为了获得“眼球效应”,不择手段,或“出位”或“出丑”,选手反而成了陪衬。
本报曾经刊载《选秀选秀越选越丑》一文,对时下选秀活动中的丑陋现象进行了抨击。面对“选秀评委越来越丑”的现象,本报再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评委出丑节目被停
8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对重庆电视台举办的《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亮出“红牌”,责令立即停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评委选择”、“评委表现”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失误。
《第一次心动》选择了有“舌毒”之称的柯以敏、以“出位”快速成名的杨二车娜姆,感慨“做名女人难”的老明星刘晓庆。这“三驾马车”的搭配,就已经决定了“心动”要靠评委的表现获得公众的关注。果然,三评委表现“非凡”,先是刘晓庆的“知识门事件”,接着柯杨两评委上演了“恶搞戒指事件”,震惊了所有人。
这样的“评委恶搞”不仅“第一次心动”才有,在其它选秀节目中也时有发生。
“丑”评委如何选出好选手
就算刘晓庆出丑是无意的,但柯杨两人“争风吃醋,泪洒秀场”的闹剧绝对是策划出来的。且不说“戒指事件”本来是玩笑,更难相信两位评委会为一个小男生动真感情。如此,评委之丑恰恰是“包装”出来的。
选秀设评委一职,旨在对选手的表现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就要求评委有修养,有文化,且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这样的前提下,面对“舌毒”柯以敏和“疯女”杨二,期望她们能选出优秀的选手,无异于痴人说梦。因为,“丑”评委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选手的表现上,而是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或者引导选手出丑,或者拼命放大选手的丑行。
将一个赛事交给丑陋评委掌控,结果可想而知。公不公平且不说,跟着这样的评委走,只会让选秀节目走向绝路。
谁让选秀评委“丑态百出”
有一个很怪的现象是,没坐到评委席之前,柯以敏不“毒”,杨二也没那么“疯”,为什么屁股落到评委席上,人性就瞬间扭曲了呢?是谁让评委“丑态百出”?答案是:策划者。
从“超女”开始,各地的选秀节目越来越多,而随着选秀节目的泛滥,常规的手段已经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于是,选秀的策划者就开始在评委身上下功夫,策划丑事一桩桩,而面对利益的诱惑,评委们也自甘堕落,以丑为美,上演着一出出的闹剧。
早在两年前,崔永元、朱军、李咏等知名主持人针对观众提出的“文艺娱乐节目的低俗化倾向”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片面追求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共识,号召抵制娱乐节目主持人低俗之风。现在看来,这个倡议并不过时。因为选秀也好,比赛也罢,终归是为了引导青少年走近健康文艺娱乐。现在看,选秀要健康,评委要自省,评委美了,选秀才可能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蓝恩发
本报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