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新桥 本报实习生 彭诗静
“您要是我的亲爸就好了,就不会发生这些事了。”前两天,居住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的女青年何某拿到赔偿金后,这样对严政刚说。
何某与汪某本是一对恋人,俩人一起买了房。
分手后,因为房屋产权纠纷引起矛盾步步升级,并多次闹到派出所。作为积玉桥街的一名首席调解员,严政刚“跑细了腿磨破了嘴”,终将此事平息。
在武汉市武昌区,像严政刚这样的专职首席人民调解员共有156名。
武昌区司法局局长程革对记者说,2004年起,按照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夏建中的要求,该区开始探索建立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首批从街道政法主任和司法所长中聘任28名调解员;去年,他们又从辖区三百余名退休民警、法官中选聘34名调解“高手”,并在全区15个街道公安派出所设立“民调办公室”,将公安“110”接警中的民事纠纷纳入全区人民调解体系中部署实施管理。
7月24日,武昌区给第三批共94名首席人民调解员代表颁发聘任书。当天,区委书记张光清现场宣布:7月1日起,按每人每月680元的标准,区财政拨专款给全区156名首席人民调解员作工作津贴。
给人民调解员拨财政专款,这在湖北省还是首次。此举说明,该区人民调解朝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迈进了一大步。曾经是“散兵游勇”的调解员,从此有了具体的工作任务指标,开始像工作人员一样坐班工作。
珞珈山水生社区首席调解员陈丹妮十分热心调解工作,即使没钱也干劲十足,家人曾对此很不理解。自从有了这680元后,家人开始支持她,她也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就像程革说的:“政府花"小钱"稳定了这支队伍。”
武昌区156名首席人民调解员,也成了当地社会治安防范的另一道防线。
而近3年来,武昌区首席人民调解员共解决了1000多件大的纠纷,成功率达到95%以上。而那些没有登记在册的小纠纷的调解,则难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