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天天面对死亡?有谁日日伴随遗体?“工作七年,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更能冷静化解恐惧,客观面对生死。”成都市殡仪馆火化工廖常华说。
然而,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由来已久,故而对殡葬工的偏见也根深蒂固。
“一次,我们老馆长被人请去吃饭,同桌的客人听说有殡仪馆的人在场,不一会儿,一桌人纷纷溜光了。”绵阳市殡仪馆馆长赵宗元提起此事就哭笑不得。
“我们的工作对社会来说是"见不得又离不得"。”成都市殡仪馆副馆长廖萍告诉记者,天天与死亡打交道,使他们对生命有了更真实的认识,因此也更珍视生命,珍惜工作。
“我们渴望社会理解和关心……”“我们得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常听到殡葬工这样的话。
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 35岁的靳方均是成都市殡仪馆的接运工,尽管每天要摸遗体,但对一些惨烈的场景仍无法忘记。“那是6月份,成都东郊一位太婆被火车碾成了碎块,那场面非常吓人,围观的人没有一个敢凑近,而我和师姐必须前往,”靳方均悠悠地说,“我们从不同的地方捡回死者的各个器官,费了好大功夫才将一个完整的遗体拼凑齐。”
其实,他们并非天生胆大的人。46岁的邓光明是绵阳市殡仪馆的整容师,“我从小就胆小,晚上连夜路都不敢走,1994年,为了生活只好到殡仪馆工作,当我第一次接触冰冷的遗体时,那种恐惧感顿时传遍全身,连续几天没敢睡觉。”邓光明一边准备着整容工具,一边从容地向记者介绍情况。
何先琼怎么也无法忘记那次到安县去接运一具死刑犯的遗体,“围观的人议论纷纷,说"这个女人胆子才大哟",还说"给我再多的钱也不去干这行",尽管我故作镇定,但一到刑场,腿还是不听使唤地打闪。”
李刚原先在一个化工厂上班,也是因企业效益不好才调到绵阳市殡仪馆工作的。“我们干着别人不愿干的工作,尽管如此,如果能得到死者家属的理解和尊重还想得过,但实际上家属往往心情悲痛,容易激动,动不动就要冲我们大吼大骂,甚至动手打人。”
那次,李刚跟一个同事去接运一具遗体,死者家属一口咬定说他们把死者头部撞了个印子,非要李刚两人下跪道歉。“我们领导费了好多口舌才平息家属的怨气,但最终还是要求我们道歉。事情过后,我伤心地哭了一场……”
被爱情和友谊遗忘的角落 25岁的高国钧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管理专业,就因为他是绵阳市殡仪馆一名火化工,至今还没有谈恋爱。亲戚和朋友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女孩一听他在殡仪馆上班,就避而远之。
6月份,高国钧母亲的一位好朋友又介绍了一个女孩,那天,高国钧母子请女孩母女吃饭。饭前,女孩子见高国钧长得斯文,谈吐不俗,心生好感。可在交谈中,女孩还是触及了高国钧的痛处。“你在哪里上班?”“……民政局。”“民政局哪个科室?”“……下属一个事业单位。”“具体什么单位嘛?”“……”高国钧一时语塞。女孩开玩笑说:“总不可能是殡仪馆吧?”高国钧紧张地说:“就是……”“啊?”女孩的表情十分夸张。几分钟后,女孩出去打了个电话,回来称有急事就不吃饭了,说完拉着她母亲就跑。
说到这里,李刚也不免感慨起来。“我儿子也25岁了,还没找到对象,前几天有人介绍了个女教师,开始两人谈得还不错,后来她知道我在殡仪馆上班,死活不干了。”李刚苦笑着说。
“我们一般不主动跟人握手,怕别人忌讳;在朋友聚会时,如果有陌生人问起职业,我们都会说是民政局的;其实我们的朋友圈子很小,我们也很少去邻居、朋友家串门。”绵阳市殡仪馆火化中心主任付小重说。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的工作既伟大又下贱,社会上理解和尊重的太少了。”付小重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们开车去农村接运遗体,中途停在一个熟人的餐馆前准备吃饭,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还有一次在一个熟人的院子里倒车,结果被拦住,非要求挂红放炮才肯罢休。
我的人生我做主 记者采访发现,就社会上对殡葬工的理解和尊重程度,成都好于绵阳。“或许是成都人的市民素质和开放程度都较高的缘故吧,”廖萍说,“现在不少大学生在择业时主动选择殡葬工,我们单位就有20多名大学生。”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那就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否则当初就不要选择。”成都市殡仪馆机修工田晓明说。田晓明原来在崇州一职业学校教书,去年公招考到成都市殡仪馆。“当初父母和亲戚很反对,我给他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最终才同意我来。”
“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工作很恐怖,可以理解,而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廖常华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他性格乐观,业余时间喜欢打球、下棋,喜欢结识新朋友。“我相信,社会上肯定还有不少人理解和尊重我们的职业,如果把这些人都拉进自己的朋友圈,还会孤独吗?”
“在外面我从不回避自己的职业,尽管开始一些人会有异样的感觉,但跟我接触多了,他们就觉得我跟别人没什么两样,于是便放心地跟我交往。”靳方均说,下班后,他经常跟朋友们一同去钓鱼、喝茶、唱歌。“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大胆地面对自己的工作,每天该干啥就干啥。”靳方均乐观、自信的态度也感染了妻子和女儿,她们还时常到他单位来玩耍。
“我们的职工大多数都比较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廖萍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这里还有超女的玉米、凉粉呢!”(记者 李传军)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