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欢实习生李子舟)随着新版语文教材“年轻”的面纱被揭开,不少网友表示对一些传统名篇被删难以接受,有人甚至指出“这是快餐文化取代了有思想深度的精品文化。”然而,记者昨天在采访中发现,本市一些即将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却对变“年轻”的新教材颇有好感。
家长:教材就该与时俱进
“新教材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新颖。”家长陈玮容说,“我孩子马上就要升入高一了,新教材如果能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我感觉挺好。此外,现在社会上一切都在进步,学生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嘛。”
另一位家长苏燕认为,过去的教材过于呆板,只是机械地为应对考试,其中很多文言文孩子未必能真正理解。“孩子生活在现代,多学点现代文化知识更有时代感,也更实用。”苏燕说,“我现在惟一担心的就是老师们是否能把新教材彻底吃透。”
今年正在上初一的学生程任佳欢在得知教材的“新变化”后,显得很雀跃,不断追问记者都增加了哪些篇目。这个小姑娘开心地说:“我相信,和我们生活接近的教材,同学们都会喜欢的。”教师:新教材能开阔学生视野
北师大二附中高三语文老师沈殷红认为语文教材篇目的改动很值得尝试。沈老师说:“学生的阅读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窄,像余华等人的优秀文学作品能编进语文教材,并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审美,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样的教材编写不但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沈老师认为,由于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并不拘泥于教材本身,所以新教材的出现只是意味着老师们的选择更多了。至于《孔雀东南飞》等经典篇目被从新教材中去除,沈老师说:“如果高考大纲中涉及这些篇目,那么学生课上仍可以学到。”编委:传统篇目多属同类更替
对于近来网上网友们对新教材表示的种种担忧甚至是“讨伐”,北京版语文教材编委之一薛川东告诉记者,新教材内容的变化只是一部分,和人教社过去的教材版本相比,传统经典篇目还是保留了一半,比如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等。另外,新教材很多内容都属于同类替换,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没有了,可是还有《祝福》和《铸剑》;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不在了,却增加了《哈姆雷特》等篇章。
薛川东表示,教材受篇幅限制肯定会有一些删减,但篇目的选择都严格遵循新课标精神和语文教学规律。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有益的价值观和自主学习能力。RJ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