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日渐临近,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渐浓。
从交通管制预演,到小广告的清除;从一些临街楼的粉刷,到城市街道的整治;从窗口行业的培训,到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从号召戒掉“京骂”,到对随地吐痰者进行处罚,等等。
人们莫不感受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正在点点滴滴付诸实践。
可以想见,明年的奥运会,文明的环境与良好的秩序必将迎来世人的赞叹,当代中国的文明形象与崭新风貌也会赢得世界的瞩目。但是,人们更期待,文明与新风不会随奥运会结束而逝去,而是永远地在中华大地扎下根来。
期待有时反映的是一种忧虑。当下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多是在迎奥运的主题之下展开。许多关于文明新风的实际行动,也是针对奥运会展开的。这样的集中创建,确实有一定的针对性,也有快速明显的成效。但在欣喜风尚之变的同时,也让人产生忧虑:这样得来的文明和新风,在奥运会期间充分展示出来也许没问题,但是否能继承下来保持下去?
人们的担忧不是没有理由。在不少地方,为迎接环境检查,争创文明卫生城市,总是全民动员,搞大扫除,清理街道,去蝇灭鼠等。最近还有城市搞奖励,灭一只苍蝇奖几毛钱。检查时轰轰烈烈;匾牌一挂,又很快恢复了过去的模样。许多人还记得,非典期间,人们很讲卫生,白衣天使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让国人为之动容。但非典一过,不少让人忧心的事又出现了。
陈风陋习的改变,文明新风的养成,有一个过程,也需要借助一些大事件和活动来推动,但不能把这些事件和活动当成其目的。我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不是为了要面子、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也不仅是为了在奥运期间表现文明、展现新风,而是要通过迎接奥运会,在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改掉陋习,种下文明与新风的种子,从而呈现我们原生态的、可持续的新形象、新风貌。
奥运会是我们讲文明的重要契机,却不能成为讲文明的终点。从这样的思路去开展“迎讲树”活动,可以变得更加科学理性一些。有些不文明的现象、不良的风气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是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所制约的,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我们可以去做,但不必强求,非得令其在奥运会期间绝迹不可。有些只能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才能改变,我们就不妨利用这个契机去一步步地改。有些是可以通过共同努力得到改变的,我们可以创新方式方法,以文明的手段去推动文明的养成。其实,许多“迎讲树”活动也是在努力这样做的,但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重要的不仅是对文明的动员能力,而是文明的实际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真实的、原生态的文明,才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客观反映,而真正实现了发展进步的文明,也才是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