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自豪地说:“我们有个8岁的娃娃,已经能拉外国的、大的小提琴曲。我看学校可以提前录取他,给他创造条件……”
那个8岁娃娃不是别人,正是当今享誉世界、有“东方第一帕格尼尼”之称的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
当时吕思清的年龄不符合中央音乐学院的录取条件,是邓小平那番话让他非常顺利地成为这座著名音乐学府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学生。人们都说他幸运。的确,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天,遇到好时机,甚至惊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由此才造就了今天的“东方第一帕格尼尼”。
吕思清1969年生于青岛,4岁学琴,8岁破格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在他10岁那年,上影厂为拍摄影片《琴童》正在物色一名拉琴的男孩。著名演员孙道临看到那部介绍中央音乐学院招收少年音乐人才的纪录片,发现其中的吕思清,便作了推荐。吕思清到上海试过镜,最后敲定由他担任片中主角。不久美国小提琴大师斯特恩访华,到中央音乐学院开大师班,对吕思清非常赞赏。当得知他要去拍电影时,斯特恩摇头说:“不好,还是让他专心练琴吧。”
这让吕思清企盼已久的电影梦没能实现。现在他认为那是件好事,否则自己便会偏离音乐之路。
吕思清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选入英国天才儿童音乐学校。1987年,18岁的吕思清成为第一位夺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此前第一名空缺了12年。吕思清以高超技艺打破了长达12载的沉寂,为祖国赢得荣誉。随后他赴美国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了8个春秋。近年来,他常到世界各地演出。在一次次东西方跨越中,“中国第一小提琴”吕思清已承担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命。
如今吕思清的琴声响遍全球。他的拿手曲目是凄美哀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他将这首中国经典名曲传播到世界,又为我国观众带来优美绝伦的外国乐曲,如马斯奈的《沉思》,克莱斯勒的《爱的忧伤》……
一生热爱音乐却又无缘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的父亲,对吕思清成长的影响具有决定性意义。遗憾的是父亲已于2000年病逝,没能看到儿子今日的辉煌。吕思清撰写此书是对自己获奖20年的一个回顾与纪念,更是献给情深似海、远在天国的父亲。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而吕思清却说往事如“乐”。因为他走过的38年人生道路,就如同一部明朗乐观、充满激情的交响曲。 (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