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对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的质疑
一些虚假的情节,严重损害和贬低了白求恩以及我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形象
文/陈玉恩游黎清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白求恩精神曾经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刻意淡化了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身份以及受美国共产党和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来中国支持抗战的鲜明政治背景
白求恩临终前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同志写了一封信,一直被视为白求恩的遗嘱。
面对死神,白求恩在遗嘱中并没有太多豪言壮语,只是平静地安排自己的后事,与他亲密的同志们作最后的告别,读来催人泪下。这份遗嘱成为白求恩光辉人生的句号。而在这部电视剧中,这份遗嘱被篡改得失去了原有的光辉。
剧中遗嘱不说有关共产党的内容,抹去了白求恩共产党员的身份,并把“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改为“我正是为了结束此前的那些无聊的日子才来中国的……”。白求恩原有的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及来中国的目的被改变,使他成为打发“无聊的日子”的精英主义的冒险家。
这部电视剧将真实遗嘱中的“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改为“永别了,我爱过以及爱过我的人们,请不要为我的死亡而悲伤。”白求恩面对死亡没有任何伤感,充满了奋发向上悲壮的情怀。没想到经编导之手变成牧师在祈祷,充满了无奈和忧伤。
编导也不提真实遗嘱中白求恩再次叮嘱“要马上派人去买二百五十磅奎宁和三百磅铁剂,因为部队里患疟疾和贫血症的战士越来越多,但是千万不要再去保定和天津买药,我了解过了,那里的价钱比上海和香港还贵两倍……”。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念念不忘的是八路军患病的战士,不忘为八路军节省有限的资金,这是他对我军卫生工作最后的叮嘱,他什么都想到了,惟独没有自己。这个细节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可在剧中不仅只字未提,还编造了毫不相干的悲鸣语句,这是对白求恩精神的歪曲和篡改。
将西方传教士的思想强加给白求恩,让他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中国救苦救难
白求恩到晋察冀军区不久就提议建一所模范医院,经过五个星期的筹建,于1938年9月15日举行了模范医院成立大会庆典,白求恩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目的、信仰和理想。
他指出:“千百万爱好自由的加拿大人、美国人和英国人的眼睛都遥望着东方,怀着钦佩的心情注视着正在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着光荣斗争的中国。这个医院的设备是你们的外国同志所提供的。我被派来做他们的代表,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他开题就点明了与八路军将士拥有共同的信仰,并阐明其受美、加共产党的派遣,肩负组织、阶级的重托而深感光荣。
白求恩用很大的篇幅鼓励八路军医务工作者学好技术,“就是学习用技术去治疗我们受伤的同志,他们为我们打仗,我们为回答他们,也必须替他们打仗。我们要打的敌人是死亡、疾病和残废。”充分体现了白求恩作为一名反法西斯主义战士的明确目的和坚定斗志。
白求恩最后对八路军伤员的勇敢精神表示敬佩:“他们打仗,不仅是为了挽救今日的中国,而是为了实现明天伟大、自由、没有阶级、民主的中国。”
而在这部电视剧中,模范医院成立大会上白求恩的讲话却被编导们篡改为“今天谁也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讲了三个来中国的理由:1.人类已经没有孤立的幸福和灾难,我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我来了;2.我作为外科医生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来中国也不例外;3.日本法西斯的暴行激起了我极大的愤慨,所以我来了。
通篇似乎是一个救苦救难的上帝的使者在布道,白求恩被描述成只是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道主义者的个人行为而来中国,抹煞了原来的目的、信仰和理想。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剧中还出现白求恩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发现这里最需要的不是武器和弹药,而是一把真正的手术刀和一双医治苦难和创伤的手,需要一个张开的怀抱紧紧搂住千疮百孔的土地和它遍体鳞伤的人民,所以我到这里来了。”
试问,如果当年中国军民没有武器弹药,拿什么去抗击日本侵略者?难道任日寇随意宰割生灵涂炭之后,再由上帝之手去抚平创伤?这样的论调会出自反法西斯战士白求恩之口吗?不知道这电视剧的编导是怎么想的!
荒唐离奇的情节和细节,“戏说”白求恩并“恶搞”白求恩的中外战友
这部电视剧“恶搞”了白求恩的助手琼尤恩。
1938年1月,国际主义战士琼尤恩随白求恩大夫一同前往中国。在延安,他们一起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38年5月白求恩转赴晋察冀边区,而琼尤恩则留在延安,在医院担任护士兼营养师。1939年初,她受命到新四军后方医院工作。从此,他(她)们再没有见过面。
在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中,一个美国女人丽萨从始至终跟随白求恩左右,而成为该剧的女主角。丽萨是被一有妇之夫的州议员玩弄怀孕后遭抛弃,因堕胎引发大出血就医于白求恩而与之结识的,并且在丽萨牺牲后白求恩发现自己“爱上她了”。编出这样荒唐离奇的故事情节,损害了白求恩大夫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伤害了白求恩的助手、抗战期间作出贡献的琼尤恩。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这部电视剧描述了许多人物。如剧中的叶院长、游医生、林护士以及翻译和警卫员等都有真实的生活原形,这些人物原形都是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老同志。而剧中对这些同志作了极其不负责任的编造和丑化,如游医生的人物原型游胜华同志,被白求恩称为他最满意的外科医生,于1996年去世。在剧中这个人物居然变成了为了节省麻药而开枪自杀(央视的剧情介绍是负伤后忍受不了手术疼痛而自杀),实在是对八路军将士人格的贬低。
违背历史真实,贬低白求恩精神与我党我军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丑化八路军将士和人民群众
当年,八路军官兵一致,上下平等、同甘共苦,干部战士同住草棚、同睡山洞是常有的事。八路军医务人员的宗旨是“一切为了伤病员!”。
在晋察冀边区第一个献血者是时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并由八路军组建了群众输血队,党员干部带头献血,群众踊跃报名参加,每人胸前戴着写有“献血光荣”和血型的红布条。这一举动被白求恩誉为“外科史上的一大创举”,“我在西班牙没有想到这一招,毛主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太伟大了!我钦佩中国人民的觉悟水平,也钦佩你们的组织动员工作!”
对于这些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这部电视剧的编导是怎样表现的呢?剧中毫无根据地编造了两场戏:一是延安的医院利用白求恩从国外带来的X光机为干部进行体检;二是后勤部长穿着缴获的优质军服来送咖啡时遭到白求恩的指责,被强行脱去衣服。更有甚者,剧中的八路军医务人员居然将伤员安排到柴草房,往伤员身上放柴草。至今健在的白求恩的助手姚喜魁对此怒斥说:“我们怎么可能给伤员身上盖草,那伤口不都感染了?!”
不但如此,剧中当伤员需要输血时,竟无一个八路军官兵自愿献血,在请求当地群众为伤员献血时,老乡们却惟恐避之不及,居然取来猪血、狗血送给白求恩给伤员输用。这样胡编是对抗日军民的污蔑。
白求恩病危时,后方医院院长林金亮奉命赶赴黄石口村对白求恩进行抢救,用尽了当时的一切方法,守护白求恩走完最后一程。可这部电视剧却安排守护在白求恩身边的医生和翻译睡着了,一觉醒来白求恩已不知何时去世了。能这样编造八路军医生在白求恩的病榻前渎职吗?
剧中的胡编乱造非此一处,有些都是常识性的笑话。如剧中多次出现的青霉素和血浆,而在1938年“血浆”的提取技术还没有出现;盘尼西林(即青霉素)于1942年在美国首批生产,而白求恩病危时是1939年11月,盘尼西林还在美国的实验室里研究提纯,根本还没有生产出来。
白求恩在中国参加过多次重大战斗并深入前线抢救伤员。如1939年4月在冀中河间县的“齐会战斗”;1939年10月在涞源的摩天岭战斗;1939年11月的黄土岭战斗等等。该剧的作者既分不清时间和地点,又分不清山区和平原,连白求恩的逝世地点都从河北的黄石口村错为山西的松岩口村。这一系列忽略真实的错误,将白求恩生命中最辉煌的足迹“抹”模糊了。
白求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而是融入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中间,在抗日烽火的大环境里锻炼成长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离开这一切也就不会形成伟大的白求恩精神。
对于白求恩精神,毛泽东主席早在68年前撰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作了高度概括:“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然而,这部电视剧的作者试图抛开这种精神,编造、杜撰一些荒诞离奇、违背历史真实的情节,重新“塑造”一个抛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白求恩,严重损害了白求恩的真实形象,这是非常不当的。□
(作者为河北省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馆长和白求恩的战友、时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游胜华之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