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高校的学生团队在“2007Imagine cup微软全球学生大赛”上频频曝光,在四个比赛项目中获奖。获奖之多,史无前例。当他们在颁奖仪式上举着“福娃”邀请全世界的朋友“2008年到北京做客”那一刹那,在场的所有中国人为之振奋、自豪。
然而,仅仅过去了一周,当北京邮电大学的戴虎宁和他的三位队友带着获奖发明重返学校,除了宿舍内多了座闪闪发光的奖杯,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过。
已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的该项国际赛事,今年吸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超过10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其中我国就有150所高校的7000多名学生参加。经过在韩国首尔进行的5天封闭式决赛后,我国学生一举斩获四个奖项。
然而在获奖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同时,台下的中国带队教师却表现出一丝忧虑。据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郭莉老师介绍,许多有创意的方案、项目在外面拿了奖,影响很大,但在国内却得不到回应,获奖成为了这些作品的最终归宿……
如今,我们需要包括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和品牌在内的创意产业;发展创意产业也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在高水准全球科技创意大赛获奖的作品为何只能束之高阁?鼓励创意不是一句口号,争先恐后为年轻人当伯乐,或许由我们原创的创意产业才有望遍地开花。(记者谷多摄影报道)
图1为:参加软件设计决赛的55支团队在公布结果前“练起摊”。为了招揽“顾客”,他们各显神通。来自西班牙的大学生将自己装扮成被捆绑者,手中拿着“canyou help me?”(帮帮我吧)吸引观众视线。他们设计的是一套帮助聋哑人上网的软件。
图2为:穿着独特的阿联酋女选手在会场格外抢眼。她们设计的通过手机上网学习的软件吸引众多观展者前去咨询。
图3为:进入“嵌入式开发项目”决赛的北京邮电大学四人团队正在接受评委们的最后“审判”。字正腔圆的对答、自然得体的仪态,使他们轻松过关,最终获得该项目的第三名。他们研发的实机模型可用来帮助“感统失调”的孩子恢复正常的动作协调能力。
图4为:比赛结果宣布现场,当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陈志峰听到自己获得“IT架构”项目第一名时,激动地举着福娃欢呼上台。
图5为:巴西选手身披韩国国旗,在展示现场“逛起了街”,年轻人的活力在这里得到无拘无束地展示。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