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为有志青年擎起一片蓝天
中国著名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
西安翻译学院高歌猛进二十载
白手起家、务实勤勉的中国民办西安翻译学院的创始人———丁祖诒,创造了中国规模最大民办高校的神话。丁祖诒是一个“守望传统”同时又“颠覆传统”的硬汉。“双专业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教育模式”是他对中国民办高教的金色奉献,“全住校全封闭准军事化严格管理”体现了他对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尽职尽责的责任感。在一个盛行学历的社会惯性下,敢于向学历和传统人才观挑战,倾心打造“全外语环境”培养“准同声传译”人才的“敢死队”,更是他“前无古人”的创新。
他的“给烧了七八十度水的高考落榜生添把柴的"第二希望工程"”的社会理念,他的“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材,让奋进者辉煌”的办学思想,他的“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宽阔胸怀,宁愿牺牲巨大经济效益也要吸纳相对优质生源,为在读学生营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确保学生潜心学习权是学生的最大合法权益“的质量战略和人本思想……这一切均缘于丁祖诒对广大考生的“情有独钟”。一个对广大学子的“情”字,迎来了和谐西译的万紫千红。
和谐西译的万紫千红 不知从哪年起,公办高校连续扩招了8年,而西译同样将“一年招一个万人大学”的民办大学扩招神话,演绎了8年。
今年,西译将5200名计划内本科和高职的半数指标,投放给了陕西2557名。“第一志愿”报考西译的考生竟达5673名,为投放指标数的221.86%,雄居全省民办高校之首。不仅如此,西译还将高职文科和理工类的分数线分别提高了109分和90分,录取的98%考生均属三本分数段。西译“三本”的文科和理工类的分数线也分别提高了46分和57分,直逼二本分数线的考生比比皆是。全国在江苏省招收“三本”的公办和民办院校119所,西译以最低录取分数线555分居江苏第四。
西安翻译学院为赴香港理工大学读研的17名学子壮行
“年年将万名毕业生送出去” 在西译的招生简章上,“连续18年98%就业率”成为西译乃至中国民办大学的闪光点。丁祖诒常说,“有能耐年年将1万多名新生招进来,就要有爱心有真情年年将万名毕业生送出去,否则我们搞那么多创新、那么多管理、那么多宣传干什么?”
其实,令丁祖诒感到更为振奋的并不是“就业率”这个数字本身,而是它庞大的“就业基数”、“就业质量”和“就业通道”。近三年来,西译每届毕业生至少七八千人,有时甚至上万人。在这样巨大的数字平台上,能够有百分之九十几的就业率,全国的民办大学每年就能造就几十万人才,成就几十万人的梦想,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到毕业的前半年就已经被用人单位上门聘得差不多了。”丁祖诒介绍说,每年全国都会有很多三资企业登门选人,“用人单位走进来”已经成为西译就业通道的特色和亮点。今年近9000人毕业,到了5月份就走掉了90%多,院方还没来得及搞什么大型专场招聘会,人就基本上有着落了,我们将这种特有的西译就业现象称之为“无为胜有为,无招胜有招”。其实,西译早就把就业工作融化到四年的教育教学和品牌宣传的全过程了。
丁祖诒表示:“西译学子不但就业率高,象征着就业质量的毕业生平均月工资水平也达到了2860元,位居全国民办大学之首。这是国家教育部下属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做的一项课题研究,他们对全国民办大学毕业生近5年的就业工资收入水平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得出的就是这个结果。”
“还是那句话,有能耐年年将1万多名新生招进来,就要有爱心年年将万名毕业生送出去!”
“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 丁祖诒曾经说:“办学者好生对待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后重新展翅的有志青年,要远比鼓起落榜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勇气来得更为重要,要"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要让西译成为"满载希望的方舟,陶冶情操的熔炉"并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
“希冀陶冶别人,自己先要正身,就要始终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不遗余力地将从学生那里收来的学费,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生活条件,几乎全部地再"还"给学生或"拥抱"更多的有志青年,而不是中饱私囊。很难设想,一个见财起意的学商,能让广大学子敬之为贤、尊之若父。”
“好生对待,就是要敢于对学生严加管理,而不是讨好学生做学生的尾巴。好生对待,更是要为广大学子陶冶和塑造一种西译精神,一种热爱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一种孜孜不倦立志成材的精神,一种无私无畏勇于拼搏的精神,一种光明正大坦坦荡荡的精神,一种面向市场敢于创新的精神!”
丁祖诒满怀自信地说:“秦岭山脉的终南山麓,自古就有人才辈出的"终南捷径"。如今,虽非"捷径"却堪称"银桥"的这片方舟,不仅云集了来自大江南北的四万莘莘学子在这里放眼未来立志成材,还普渡了六万西译健儿展翅翱翔叱咤风云于大千世界。10万西译学子在这里不仅踏出了自己的"铿锵",更奏出了一曲有志者挑战命运不屈奋争的交响!”
“为落榜生再添一把柴” “高考落榜生就像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里继续深造,他们同样会成为高等技术人才,他们同样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这应该是第二个希望工程。”
丁祖诒之所以对落榜生情有独钟,缘于50年前,他也曾是个因“政审不合格”而高分落榜的落榜生。当年,和所有落榜的学子一样,他也曾经沉沦悲痛向天呐喊过,他也曾徘徊在金陵秦淮河畔思索过自己的“归宿”。但他凭着一身傲骨,一腔热血,擦干了身上的“泪花和血迹”,又昂首阔步地迈向了人生新的里程。
他在知识分子如云的一家研究所里用三年时间扬长避短地自学了四门外语,翻译和出版了100多万字的资料和译文;他奋争来一个当时“黑五类”无缘涉猎的“上业余大学”机遇,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六年制的高压电器本科学业;他不甘长期担任一所职工子弟中学的外语教师,斗胆地敲开了一所公办大学的圣殿之门,不久还成为了那所公办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当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半生梦寐以求的大学讲坛,终将得到一切大学老师所能得到的“教授头衔”、“三室一厅”和“金色晚年”之后,48岁“而知天命”的他,却出乎意料地毅然“下海”创办民办大学,充满激情地拥抱更多需要雪中送炭的落榜考生,选择了“与落榜生同行”的一片荒凉的民学处女地。
“融入集体才是人生的财富” 丁祖诒分析,“高考落榜,意味着与接受高等教育和获取国家学历暂时失之交臂,剩下来无非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其一,复读迎来进军上一批次的好运,但面临相对陌生的"课改",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度。其二,让一无经验二无实力、充满人生幻想、正处于学习深造积累知识黄金时段的十八九岁孩子参加工作,但这绝非是家长和孩子的本意。第三条选择,无疑是上一所比较理想的民办大学,继续接受国家的高等教育,通过国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
“对于广大高考落榜生来说,刚刚接受完高中学段完整的教育,再趁热打铁地在一所民办大学专门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在学校里,有老师教学,有学校管理,能够拿到国家承认的专科或者本科学历的把握就大多了。”
“另外,我觉得还不能仅仅以掌握高等教育的知识为出发点来看事物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一个孩子不能靠家长在家里管着长大,应该让孩子过大学的集体生活,应该在一个大学里接受整个大学文化的熏陶,接受大学中的种种规范管理,在人际交往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达到智商情商并举,做一个能够让社会让用人单位都喜欢的人,这样才会在整个人生历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丁祖诒说:“呆在家里是最大的败笔,融入集体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高歌猛进二十载” “迷信"计划内",西译的"计划外"照样出彩。走过20年的西译,就是靠"计划外双专业复合实用型教育模式"的自考本科和创新的"五年不拿国家学历、五年不得讲汉语、培养准同声传译"的"翻译研修生院"独具一格长盛不衰的;20年的西译,就是这样"一路高歌一路阳光"地踏浪前行的!”丁祖诒如是说。
“计划内有计划内的优点,计划内犹如进了保险箱,毕业了,绝大多数人的学历也就顺理成章地到手了。而计划外自考本科得一门一门地学习,一门一门地考试,学习的动力更大,学到的知识更货真价实,否则为什么全世界都公认中国的自考毕业生好用?”
“还不仅仅是在取得国家学历上各有千秋,更重要的是"计划外四年制自考本科"我们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我们可以充分地实施我们自己独创的"双专业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教育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全国三资企业所欢迎的,更是西译学子得以年年实现98%高就业率的法宝。”
2003年起,西安翻译学院破天荒地面向每年招录的5000多名"四年制计划外自考本科"新生,择优录取100名品学兼优学生,成立了放弃国家自考不拿国家学历、五年不讲汉语实行全英语氛围、培养“准同声传译”的翻译研修生院。以不要国家学历为代价,打造以市场奇缺的“准同声传译”为专长,以自主创业为特色,挑战学历、挑战传统人才观、挑战传统就业观的“敢死队”。目前这支400人的“敢死队”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名声鹊起,他们中的三四年级学生不仅成为全国、地区和全省各种英语大赛的夺冠黑马,还成为用人单位高薪挖人的目标。
刻苦拼搏硕果累累 2007年,美国蒙特雷翻译学院经考核破格录取西译研修生院6名大四学生赴美攻读“国际会议翻译专业”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一次破格录用了17名西译研修生院大四学生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现已和赴非洲担任翻译的两名同学一起分别启程。
西译研修生院的大四和大三学生在国内的4场英语大赛的8个场次中,连续获得4项冠军,1项一等奖,2项亚军,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一共获得了11个大奖。
为高考落榜生打造“第二希望工程”是“情”,“不做学商”把钱全部用在学生身上是“情”,“装点江山”拥抱更多有志青年是“情”,不遗余力每年送走万名毕业生是“情”,冒着风险大胆变革勇于创新是“情”,“将几万学生尽收眼底”的全住校全封闭准军事化严格管理是“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
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