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廷远“水库改革了,收的水费70%留存协会,维修村内这段水渠;30%上缴县财政,统筹全县水利建设。收入、开支,都要张榜公布。”近日,泸县兆雅镇石龙村四社陈仁树按每小时12元一亩的计价,将该社40户村民应交的840元水费,一分不少地收起来,并把道理给大家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随着全县131口水库修葺一新,32925名农民会员自发建起9个灌区管委会。
说起水利好困惑
“水库1959年竣工,就被招进来,从看管这8220亩水面的安全,到养鱼、捕捞、销售;从维护3994万立方米蓄水到管理10.27万亩灌面,一年365天,天天忙得三班倒,400元的月工资都发不全!”对此玉龙湖水库的147名职工有道不尽的苦恼。
玉龙湖仅人工月工资就要支付10多万元,到2005年,已经累计亏损了1100多万元。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就几乎没有资金投入维修改造,土大坝从坝底到坝肩,都在漏水,实际蓄水量已经不足设计时的50%。37公里干渠,22公里不能通水,462公里支渠,已经垮塌、毁坏了227公里。
死资产变成活资金
“不找市场,水利建设没出路!”2005年7月,泸县干脆以玉龙湖水库为试点,剥离水库经营性资产,推向市场,实行招拍挂,招商引资业主,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隆昌县投资商郑常惠抱来了1808万元,一次性买断玉龙湖的20年养殖经营权,较预计之初的收入,增收了1205万元!接着泸县又将水库国有资产予以直接经营,以承包、租赁等形式,直接与各业主分配经营效益后,玉龙湖水库酒厂、珍稀鱼类育繁中心、养殖场、湖中72个岛屿等进入了市场化经营。玉龙湖由此每年又多出了140多万元承包经营租金收入。
玉龙湖试水成功后,随即被应用到全县131座小型水库、9610口山坪塘、580道石河堰改革。由此水库死资产变成了活资金,筹集到了3亿多元社会资金,还得到了中央、省、市、县财政拨款支持资金1.8亿元,同时加快发展3.5万亩的水产养殖,上升到全省排位第四的水产养殖大县。
人员编织做减法
水利资产进入市场化经营后,水库管理人员编织明显降了下来。玉龙湖由过去的147人,下降到16人;全县131口水库,过去的2000多名职工,降为了66人,人员年工资从2000多万元,降为了70余万元,而每年的水面承包费收入,足足有了3120万元。余下的2000余名“下岗”人员,被水库各经营项目的业主,聘为了养殖技师,拿上了高工资。
增加收入,减少开支后,玉龙湖拿出600多万元用于水库大坝除险加固,470多万元用于2条大干渠,8条大支渠,277公里水毁支渠的维修重建。2006年底,修葺一新的玉龙湖,灌面从设计时的10.27万亩,提高到20多万亩,今年开春解决了泸县、泸州龙马潭区9个乡镇13万亩良田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