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讯 深港两地征婚活动日益普遍,但日前内地商人在征婚时被骗走逾二百万元翡翠事件,再次揭示内地征婚活动陷阱处处。深圳业内人士指出,不少无牌婚姻介绍所觑准北上征婚的港女有上升趋势,专门向这班港女埋手,向她们骗取介绍费;有的则假借港女征婚之名,专向内地男子骗财。
本港男少女多,不少拥有高薪厚职的港女嫁杏无期,近年遂北上求偶。据统计显示,去年共有六千五百名港女嫁到内地,较十年前激增两倍多。经济独立的港女,成为内地男士征婚的热门对象。属于政府机构的深圳市妇联婚姻介绍所指出,现时每月均会接到数名欲向港女征婚的内地男士查询。
港女成骗徒摇钱树
这股由港女掀起的“名牌效应”,却成为骗徒的搵食新目标。当中专借介绍诈财的“婚托”,更是视征婚的港女为摇钱树。本报女记者日前根据深圳报章上的征婚广告,致电查询,佯装有意征婚。
广告上声称征婚者是四十五岁的华侨商人,且强调是个人征婚,非中介公司。但接电话的却是另一男子,对方称征婚商人没空,已把征婚事宜交给他接洽。该男子询问完记者背景,约十多分钟后再致电记者,称征婚的商人对记者有兴趣,并相约在深圳东门见面。
记者到达东门后,随即被该名自称姓陈的中介男子带到附近一间婚介所,陈称如双方见面后互相留电话,便要向他缴交六百多元人民币的介绍费。该婚介所位于东门一大厦内,设备简陋,连招牌也没有,内里只张贴数张男女合照而已。陈声称,该婚介所是他开设的,已有多年,但奇怪的是当他步出电梯时竟不知公司的位置。
记者被带到残旧的房间等候,未几一名身穿西裤的中年男子赶到,称他就是刊登征婚广告的商人。对方自称曾在新加坡居住和开学校,近期才回国发展。但记者追问其新加坡的学校运作形式时,他却三缄其口,对记者的追问更表现得极不耐烦,中介则不停游说记者付钱互留电话,记者拒绝并借故离开。
另一方面,本报男记者则假扮内地人,根据一则港女征婚广告,致电约见。广告中港女自称是商人,事业有成,又有物业。该名自称四十八岁的香港女商人,与记者相约在深圳见面。甫见面,该女子对记者的背景便十分有兴趣,不断追问:“你做甚么生意,赚到大钱吗?我做灯具加工大型批发,一定赚得多过你。”记者与女商人在咖啡店坐下后,戴墨镜的她滔滔不绝地以普通话询问记者的经济状况,更称她在大学读财务管理,可提供财务上的管理意见。不过,记者询问为何她不懂说广东话时,对方则谓:“我是结婚后才去香港生活,所以不懂广东话。”
登广告称“有车有楼”
深圳市婚姻家庭服务中心婚姻部部长吴女士坦言,内地征婚广告陷阱处处,港人切勿相信一些声称「有车有楼」的征婚广告,因为内地富有人士绝少刊登广告征婚,这些广告不少是不法分子骗钱或是无牌婚介所或婚托骗取介绍费的陷阱,最近有台湾人疑被内地一名女子以投资为名骗走数百万元台币。
吴称,一些专门呃钱的“婚托”,习惯刊登一些“有车有楼”的征婚广告,当有人致电查询时,便指征婚人士很忙碌,已交由他负责接洽征婚事宜。“佢哋通常了解应征者嘅背景后,就会话征婚者突然又得闲,可以即刻安排见面,但当收咗介绍费后,婚托同征婚者就会以有要事为由,借故离开。”
吴又称,由于中港两地征婚的个案愈来愈多,加上港女成为热门的征婚对象,故此提醒港女切勿轻信征婚广告,以免上了骗子的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