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可 古老的驿站、清脆的驼铃,滚滚黄沙掩埋了无数辉煌的历史,却无法遮挡人们探索的目光。
今天,位于长安大戏院东北侧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正式开馆,它用7个展区、数千件文物和邮票,回顾着这段流淌了3000多年的邮政历史。
古代邮政属于皇家特权
一片片古老的甲骨文,篆刻着普通人无法识别的象形文字,堆放在入口的展柜中。
这些甲骨文出土于河南殷墟,记载了当时关于邮驿通信的记录。这是现今最早关于邮政的文字记录。
据博物馆综合业务处处长助理谢成章介绍,因为主要是通过驿站传递信息,所以古代邮政又叫邮驿,是一种官方通信系统。
据《周礼》记载,殷商时期就出现了驿站,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代的邮政专指通信系统,功能单一,并且是皇家独享,用来传达中央指令和重大军情、疫情。到了宋代才开始私带一些官员书信,“还得私下里托人,不然是违法的。”谢成章说。
古代驿站是邮政传递最主要的手段,有些重要驿站规模十分庞大,此次展出的汉代通往西部边地的重要驿站“悬泉置”模型充分说明了这点。该遗址于1990年至1993年被发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60公里火焰山下,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它始建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公元前92年前后),隶属敦煌郡管辖,与县同级,主管东西往来邮件的传递及使者、官员、差役的过往接待事务。
“这么大规模,在古代绝对是"五星级宾馆"。”谢成章说。
到了明代,邮政已极为发达。据史料记载,明代时期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143700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展品中复原了古代驿站的布局,建筑由烽堡、坞院和马厩组成,还有马鞍、马镫、各种通行符节、令牌等实体文物,形象地描述了当时驿站的功能。宋金时期,秦桧用12道金牌召回岳飞,金牌就是当时所用的通关符节。
2000多公里“速递”用7天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运送杨贵妃喜欢的荔枝,大概就是有记载最早的邮政速递业务了。”谢成章说。
古代邮政几乎都是用畜力运输,马匹用得最多。根据马匹运输速度,重要程度不同的信函分为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这个里数是指一天的行程,能用上六百里加急的一般是重要军情和重大灾害。当时每个驿站只负责30里路运输,所有信函都是靠一个个驿站传递下去,每个信使都必须佩戴特定的符节或者令牌。
历朝历代的中国疆域都十分广大,一道命令从中央传达地方最快需要多久呢?据介绍,最快的记录诞生于清朝后期,“中法战争时期用了7天,从广西传到北京,2000多公里啊。”谢成章说。
1884年8月,清廷对法宣战,冯子材率众奔赴广西前线作战。次年2月,法军进攻镇南关(今友谊关),时年近古稀的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被前线各路将领公推主持战事,力撑危局。为了及时将前线战报传达中央,采用六百里加急文书昼夜不停传递,7天时间从广西传到北京,“不知道跑死了多少匹马,这是有记载的最快记录。”
进入20世纪初,随着西方先进技术的逐渐引入,火车、轮船、汽车逐渐取代了过去的畜力运输,邮政在交通工具上迈入现代化,速度也越来越快。
民间邮局出现在明代
古代邮驿属于皇家特权,根本不对普通老百姓开放,民间传递邮件十分困难,只能托即将远行的亲友或邻居代传,碰到战争年代,民间邮政更是异常艰难。这才有了唐代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到了明代,民间邮局才开始兴起。史料记载,民间邮局(又称“民局”,史称“民信局”)于明朝永乐年(1402年)以后起源于浙江宁波,并逐渐向内地发展,19世纪中叶以后步入繁荣时期。民信局以商铺为依托,前面冠以商铺的名号,最常见的通称“××信局”。实力强劲的信局,在外地设有分支机构。
一间小木屋里,桌上摆着纸墨笔砚,一位账房先生正在挥笔疾书。“这就是清朝的民间邮局。”谢成章指着现场的一个模型说,当时很多老百姓不识字,常由账房先生帮忙代写家信。
19世纪,随着轮船航运业的兴起,还出现了轮船信局。在闽、粤等省,专为出国华侨和亲人提供汇款和通信服务的侨批局(闽方言称“信”为“批”)也迅速发展。清光绪六年(1880年),旅菲华侨郭有品在闽南家乡原龙溪县流传社开办的民信总局,专营侨信、侨汇递送业务,1928年1月18日停业。这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
1896年3月20日,总理衙门奏请光绪皇帝扩充海关邮务,改为正式的国家邮政,光绪皇帝于当日即在此奏折上朱批“依议”字样,这样,清代国家邮政诞生了。民信局与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由于机构分散,本小利微,无法形成全国统一的网络,民信局终于在1934年之后渐趋消亡。展品中还展示了当时民国政府取缔民信局的布告。
邮政史上的“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用“丝绸之路”书写了一段运输史上的奇迹,可谁又能知道近代中国也曾创造过一段辉煌的邮政历史?这就是中国邮政史上著名的万里邮路。
从1914年到1918年之间,由天津邮局管辖,从天津出发,经北京,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北至恰克图,西去乌里雅苏台,经科布多、古城子、沙札兽至承化寺,再向南到乌纳木河经海来县至迪化(今乌鲁木齐),全长5000多公里(10125里),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旱班(陆路)邮路。
它是近代邮政史上中国通向欧洲的“丝绸之路”。由于边贸的兴起,万里邮路承担着商品邮件的运输,数量多,品种繁,还是当时中央政府连接西北地区直至新疆的行政大动脉。
它穿越荒凉的大沙漠和茫茫草原,途经无人区和层层丘陵荒山,一路风沙弥漫、野兽出没。货物先从天津用火车途经北京运抵张家口,转为牛车。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张家口至库伦和恰克图的邮路尤为艰难,仅张家口到库伦就需要走50天,还必须赶在六、七、八月天气晴朗。其他季节则使用马车、骡车和骆驼,骆驼需要80头至100头组成庞大的运邮长队。
一幅详实的地图,配上当时的运输照片,虽只看到大漠夕阳下,耳边传来阵阵驼铃声,各种艰辛惟有邮政的先辈们心中知晓。
图一:民国初年信差推着邮包车走街串巷送信。当时的信差薪水很高,选拔严格,大多掌握一些外语词汇。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方非RJ195
图二:中华苏维埃政府设立的邮政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