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城来的大学生老师为农村的学生组织开心的运动会。
焦鄂璇摄
范献龙在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中心学校给学生讲课。
焦鄂璇摄
“资教”,这听起来有点生僻的词藻,在荆楚大地已是家喻户晓。什么是“资教”?
“资教就是用一生中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一名在湖北恩师农村资教的大学毕业生这样说;
“资教就是城里的月光把乡村照亮,把我们的梦照亮。”一名湖北蕲春农村的女孩子借用《城里的月光》这首歌,诗意地道出资教的独特内涵。
“资教”是湖北省2004年启动的“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简称。
不久前,记者从武汉召开的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2004届优秀资教生表彰会上得知,首批306名资教大学毕业生已三年服务期满,其中183人选择继续留在乡镇,有77名资教生站在了表彰会领奖台上。
湖北省是在什么背景下启动了这项资教计划?其效果如何,意义何在?
初衷——
一项调查引发一个计划
政策到位激发持续热情
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在一次全省基层教育调查中发现,农村基层教师队伍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乡镇学校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年龄老化,多为50岁左右,学历水平低,知识陈旧,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弥补乡镇教师的严重不足?同年9月,“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应运而生。
资教计划通过政府出面购买阶段性服务岗位的方式,吸引大学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县农村乡镇学校任教,以缓解农村教师紧缺。入选的毕业生可享受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提前定级、考研加分等6项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当年就有500多人报名参加。今年3月,省教育厅在原有6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出国培训、办理医保等政策。
“资教能有持续热情,主要是政策到位,以人为本。”省教育厅厅长路钢说,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正当权利和诉求应受到尊重,制定政策要考虑双赢、多赢。去年教育厅向高校下达的岗位计划数是1560人,到岗人数多达2310人。一些外地高校的大学生也加入了湖北的资教行动。今年又有来自全国99所高校的2400名大学毕业生与78个县市教育局签订了服务协议。
把服务期定为三年,也是这项计划的务实之举。近几年,许多省市、部门也都在积极开展城镇教师到农村的支教计划,但多数服务期是一年到两年,湖北省为什么定为三年?负责实施这项计划的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说,现在的教育周期是三年一个阶段,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各是一个阶段。服务期定为三年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资教生对农村孩子的培养。
三年来,这项计划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新学期伊始,将有5800多名资教生奋战在荆楚农村教育第一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先后四次批示,指出这个计划很好,应坚持下去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收获——
资教生三年经历终生财富
农村娃有了梦想看到光明
三年来,资教生积极转变角色,爱岗敬业,展示了良好的师德风貌和发展潜能。资教生还有自己的歌:“站在这七尺讲台,我们才终于明白,原来年轻可以这么可爱,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精彩……”
在湖北采访,听着他们的歌和他们的讲述,更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三年经历,终生财富”。他们在探寻改变别人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三年磨砺,无论他们是选择留下还是寻求新的道路,这段经历都是他们生命中绚丽的一笔。
此次受表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范献龙,已经是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中心学校副校长。他说:“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资教?为什么决定留下来?是国家助学贷款使我迈进了大学校园,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被爱,我学会了爱,一心想着报答。”
在蕲春县张榜镇孙冲中学,记者见到资教生李利琴,一张娃娃脸的副校长。她说:“我教英语,连续带了三个毕业班,面对那些生怕我走了的学生,我找到了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我离不开可爱的乡村学子,我相信我能在桃李芬芳的事业中收获人生。”
在阳新县黄颡口中学任教的王艳梅,是学多媒体技术专业的,除了任三个班的班主任外,还负责教当地老师做课件。“我选择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一句承诺。去年有学生问我,王老师你明年任期就满了,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呢?我说一定会把你们带到毕业。我教学生守信,就不能在学生面前食言。”
已考上蕲春四中的女学生孙雪萍,想起三年前李利琴老师像大姐姐一样待她的情景,就好感动。“有一次上学的路上下起大雨,我的衣服全湿了,一到学校,李老师就拿出她的漂亮衣服给我穿。”
在闭塞的乡村,许多孩子却知道《城里的月光》这首歌,他们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渴望城里的月光,因此他们格外喜欢从城里来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给他们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带给他们信心和希望,带给他们外面世界的精彩和文明。“资教生不仅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理念,还给我们学校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朝气。”蕲春县孙冲中学校长张学祥说,这种朝气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老师。
启迪——
一把钥匙开启三大难题之锁
促进和谐推动城乡教育公平
湖北资教计划所昭示的社会意义也是深远的。正如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在表彰会上说的,在农村,稳定了教师就稳定了学生,稳定了学生就稳定了老百姓。资教计划的实施,为提高农村师资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推动城乡教育公平,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路径。
实践证明,湖北资教计划不仅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创新举措,而且是一举多得:为解决农村教师短缺、大学生就业难、国家助学贷款如期还款困难这三大社会难题,找到了一把总钥匙。
——构建了农村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农村教师短缺,已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大障碍。蕲春县教育局局长刘建文介绍,蕲春虽是有名的“教授县”,但农村教师却严重匮乏。“资教生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新鲜血液,今年我县又签约资教生105名。”资教生积极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改革,成为当地学校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后备军。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一些毕业生宁愿在大城市待业,也不愿意下基层,必须在机制上动脑筋。”陈安丽说,推行此计划就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理性就业,吸引他们到教师这个光荣的岗位来建功立业。
——创造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机制。据统计,在前往资教的学生中,有60%以上是来自农村地区,他们许多人都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读完的大学,这项计划给每位资教生每年5000元的奖励,为他们偿还贷款提供了一定的扶持。这一代偿机制率先在湖北开展,继而在全国推行。
资教生也让农民感受到了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受到重视,赢得了农民对社会的感激,这一价值也远远超过了资教计划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