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布首次乙肝普查结果,40—44年龄段人群的携带率最高
昨日,武汉市卫生部门公布了该市第一次全面乙肝普查的结果。数据显示,武汉市全人群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5.65%,比 2005年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肝防治规划要求的7%低1.35个百分点。
但是,武汉市全人群中,仍存在成年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偏高(12.69%)、疫苗接种不彻底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卫生部门对该市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形成原因、传播特点、职业分类等进行了分析。卫生部门呼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并不是乙肝病人,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而不是歧视。
成人携带率高于卫生部要求的平均水平
这次调查从2006年9月开始,持续2个月,涉及人数3202人,其中中心城区1915人,农村地区1287人。调查采用全人群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先抽出了武汉市4个城区和2个郊区,再对辖区街道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江汉区、汉阳区、武昌区、汉南区、新洲区的携带率分别为4.60%、4.31%、6.22%、7.01%、6.22%。
按照年龄段来看,该市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着年龄呈上升趋势,其中15岁以上人群的携带率为8.24%,40—44年龄段人群的携带率最高,达12.69%。
“成人携带率高于卫生部要求的全人群平均水平,也显示出我市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普及度还不够。”武汉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士表示,近些年,国家加强了新生儿接种工作,儿童的携带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后,将加大乙肝防治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
公共场所修脚、修指甲易感染
“男性经常或者偶尔去修面的携带率为15.5%,而从不去公共场所修面修脚的则只有4.27%。”工作人员介绍,有3187人参与了有无与家人共用剃须刀的调查。其中,曾与家人共用剃须刀具的携带率为9.76%,无共用行为的携带率为5.86%,两者差异明显。有3154人参与了刮面、修体毛、修脚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上三种行为与携带率之间有显著联系。
“乙肝的最主要传播渠道是血源传染,因此在理发店修面、修体毛、修脚等容易刮破皮肤的行为容易感染乙肝。”参与此项调查的卫生部门专家介绍,血液里只要带有微量的乙肝病毒就可以传染。“在公共场所刮面、修脚或者修指甲,很容易刮破皮,有时候虽然看起来没有破,其实是有破口的。如果所使用的工具前面正好刮了乙肝病人,再去刮另一个人,就很有可能被传染上。”
专家表示,男性经常出入理发店修面、修胡须、在洗脚城修脚等均容易造成乙肝的交叉感染。女性在公共场合修指甲、美容等也大大增加了感染几率。“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落实消毒措施。”
干部的乙肝抗原
携带率最高
按照不同职业分类,调查结果显示,在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农民、工人、干部、医护人员、服务人员这几种职业中,干部、农民、工人的HBsAg携带率最高,分别为10.13%、9.11%、8.90%;幼托儿童的携带率最低,为1.04%。
武汉市卫生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此前卫生部所做一项调查显示,最易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职业前三名分别是农民、干部、工人,此三类人群为确系较易感染乙肝抗原的人群。“干部携带率高于一般人,可能在于此类人群的生活接触面更广,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另外,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也要加强,儿童在医院外出生的感染率也大大高于在医院出生的孩子。
在性别上,男女整体携带率总体相近,但是15岁以上成人男性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女性。在区域分布上,农村人口乙肝表面病原携带率略高于城市人口,分别为6.61%和5.01%。
本报记者 陈晨
通讯员 胡运海 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