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源流和发展
风水是什么?如今风水行业崛起,一些院校对风水的研究也活跃起来。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晋人郭璞《葬书》中有至今可见最早的“风水”词源。郭璞的“风水”理论根本是:以“生气”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以寻求一个理想的墓葬环境为着眼点,以福荫子孙为最终目的。界定风水的好坏,“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师的主要工作是寻求能够藏风、得水、具有生气的吉地,用于安葬或修建住宅,以便人们发展繁衍。
风水术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大肆发扬,并上升为一种理论。唐末,杨筠松、卜则巍在江西形成“形势宗”的风水派系:其注重在山川形势的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主要择址选形,对于旷野、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故多注重形法。宋朝王伋创建“理气宗”,他们注重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考虑的因素有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就风、三元运气等;侧重在确定室内外方位格局。
对于井邑之宅,受外部环境限制,形法、理法并用。无论“形势宗”、“理气宗”,都遵循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原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