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山东共缓批环评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11个,拒批1个,涉及总投资135亿元,拒批能耗达不到准入门槛的项目11个,项目资金58.8亿元。
与山东省一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列车,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的驱动,而不单是投资的强力拉动。
科技创新引领结构升级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6%,全市生产总值却增长了13%。产业结构上,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过半,增长14.1%,比第二产业的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9%的投资增速取得了40.7%的利润增幅。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继续在高位稳步上行,创3年来新高。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得益于科技创新。
围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按照“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强”的原则,山东选定了100个“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产品。2006年首批启动了36个产品、62个结构调整项目,安排结构调整专项资金2.5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数控机床、集装箱船、汽轮机、应用软件、全氟磺酸树脂及离子膜等一批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拉平“经济结构偏轻”的“短板”,构建重化工业的新增长体系,是广东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最大成果。
当年,广东靠“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经济形态起家。近年来,广东已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新一轮增长周期。汽车、石化、造船、钢铁、IT等重化型工业迅速做大做强。
区域繁荣催生新跨越 北拥渤海湾,南临长三角,东面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接黄河中下游辽阔的腹地。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让山东在区域统筹发展上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核心的山东半岛,依托地缘优势,具有承接韩日产业转移的先导优势。
按照承接产业转移,建立“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内“韩日引资高地”,同时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制造业基地催生日韩“产业协作区”。去年,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进出口额达611.5亿美元,占全省的64.2%;实际利用外资70.6亿美元,占全省的70.6%。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大潮涌动,正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
上海在主动与长三角其他省份对接。
7月,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带队赴浙江、江苏考察期间表示,要提升上海和长三角的发展水平,上海一定要和周边地区通达才行。腹地越深越广,上海就越有活力。
广东的优势,是毗邻国际级城市香港,并位于日韩、东南亚及大洋洲这一亚太经济走廊的中心位置,具有与香港联手打造成为亚太经济核心的前景。
2003年,广东联手港澳地区打造世界级的大珠三角经济体,争取通过10年至20年的努力,把珠三角核心区建设成为世界上繁荣、具有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
粤港新结盟不仅改变了广东的区域竞争格局,也为广东“世界级制造基地”的打造工程注入了活力。
按去年广东省GDP超过2.59万亿元计,如果把广东放到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去比较,广东可以排在第21位。这使得广东经济总量继“九五”期间超过了新加坡,“十五”期间超过了香港后,去年已超过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
步入“富民”发展的科学轨道 在今年6月举行的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建国提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有针对性地将群众的需求和整个省份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富民”置于“强省”之前,在山东还是第一次。这彰显出山东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调整。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山东不得不以高积累、低消费来谋求发展。山东的决策者认为,要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将富民任务置于“重中之重”。只有富民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有质量的发展。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说,要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发展科学不科学,社会和谐不和谐,不能只听官员的报告和学者的论断,更要听老百姓的评价。
2003年江苏出台了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4大类18项25个指标,在全国首次把“全面小康”目标量化并列入各市县政绩考核。这一指标体系主要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
江苏省委研究室的专家认为,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把科学发展理念变成了一套可操作的、实打实的标准,把“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些字眼量化了,把原先GDP主导的考核下容易失控、出轨的经济冲动,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济南8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