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漫像
李林画
方成,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与丁聪、华君武并称中国漫画界“三老”,是“文革”后在中国开办漫画展的第一人。他创作的《武大郎开店》等漫画,直指时弊,直到20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深远的影响。近日,89岁的方成在家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这位在艺术创作中擅长以小见大的漫画大师,谈起北京奥运,同样秉持着这一原则。从文化传承到教育方式,自称不关心政治的方成娓娓向我们讲述一个老北京人对奥运的关注与见解。
民族文化最经典
西四牌楼、铛铛车、京戏、天桥、大碗茶,与方老先生的谈话中不断出现这些老北京的标志性词汇。
“我家以前就住在西四牌楼附近的大拐棒胡同,那时真的有四个牌楼在,可惜现在没有了,便简称西四。”说起少年往事,方老先生的兴致特别好:“离大拐棒胡同不远,有个西安市场,市场里的小吃摊子有"扒糕"、凉粉、油煎的"灌肠",夏天有凉水加糖做的"雪花酪",还有豆汁等熟食小摊,上中学时,每天家里给我一毛钱,我就在这里花两大枚买一碗豆浆,一套烧饼子当早点。没事的时候,就到市场东头的茶馆里头去看皮影戏。”老人说,直到现在,还能常常回味起当时的感觉。
“可惜啊,现在老北京存留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不光是建筑,很多文化方面的东西也在不断的流失。侯宝林先生在世时,我们还常常谈起这个问题。我们在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方面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像以前有很多很好的相声艺人,他们的经典段子都已经找不到了。”说到此处,方老先生难掩叹惋之情:“北京奥运会时,我们呈现给外国朋友的应该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全民健身待加强
“70年前,我在月坛里面的弘达中学读书时,学校里锻炼身体的氛围很浓,学生们都以在体育比赛中拿到名次为光荣。”说起当年篮球比赛的激烈场景,老人脸上露出如孩童般顽皮的笑容。“前几年,我重游月坛,看见老校门外大片柏树林已经无影无踪,但直到现在我仍时时怀念当时的老师和同学们。”
“除了体育活动,我们还经常跑到市场看小说,听相声和说书。现在的孩子们可不如我们那时候,每天就是死读书,不懂人情世故,也不常锻炼,很多都是"小眼镜"。”方老略显忧心地说。“奥运会正好是提升我们中国人身体素质的大好机会。中国人早就不是"东亚病夫"啦,但体育健身的全民普及还有待加强。”
为善最乐养天年
聊到老本行漫画,方老先生笑说:“年纪大了,画不动了,己经由"画家"变成"写家"啦!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写一些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也常常看看年轻漫画家的作品。朱德庸的漫画我就很喜欢,那个是真正的幽默。”
方成的书柜里,有一个烧制精美的磁盘,其上图案是方老先生骑着单车的自画像,画上的他腰身挺直,气定神闲。问起他的养生之道,方老神秘一笑:“很简单,只有两条,一条是心情好,心烦想上吊时,先不急着找绳子,找杯酒把它喝了,喝了就全忘了;还有一条是常活动,自己有辆"红旗"车,只是比别人的少两个轱辘。”
离开方成家时,墙上漫画作品中,一枚频繁出现的闲章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见此,老人哈哈大笑:“上面刻的是"我画我的",这便是我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就像我为自己写的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再问老人何以能一直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方成微笑答曰:“为善最乐。”